监管严如药品 奶粉配方难再“任性”(2)

时间:2015-09-10    作者:起跑线


  向配方涨价“潜规则”说不

  除了“撤销制”的威慑,乳企申请的所有配方也并非都能获得注册。意见稿规定,申请注册多个产品配方的,配方应当有明显差异,可选择的营养物质相差6种以上,或者有科学文献和试验数据证实,才算是不同的奶粉配方。

  多名乳业人士向记者证实,奶粉行业有这样一个潜规则:只要多添加一点微量元素,以“配方升级”为噱头,就能每年对奶粉进行涨价,而这种“潜规则”今后就行不通了。按照新规,以后奶粉配方要升级,要么有6种营养元素差异,要么做临床试验。照这种难度,过去奶粉配方一年就能“升级”一次,今后可能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会“升级”一次。

  禁止“进口奶源”等模糊标注

  征求意见稿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外包装标签也作出了严格要求——企业在申请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配方注册时,还要提供产品标签、说明书设计样稿。

  根据意见稿,婴幼儿配方奶粉外包装标注使用进口乳粉、基粉等原料的,应当标注原料真实产地,不得标注“进口奶源”、“源自国外牧场”等模糊性、误导性的内容。此外,婴幼儿配方奶粉命名和外包装标签不得含有明示或者暗示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不得明示或暗示具有益智、增加抵抗力或免疫力、保护肠道等功能以及保健作用;不得标注非转基因、零添加等字样。

  如何监管海外代工?

  不过,这份征求意见稿仍有一些悬念。记者发现,征求意见稿第七条规定“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配方的注册人应当是在中国境内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企业”。这是否意味着,原装原罐进口的“洋奶粉”就不用过这道门槛?一位参与了征求意见稿起草过程的业内人士表示,意见稿还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只要是在中国境内销售的奶粉都要先配方注册,通过了方可上市。

  “对于洋奶粉的监管,意见稿尚存漏洞。”宋亮表示,如果是厂商在海外代工生产奶粉,再通过跨境电商的渠道入境,就能规避“注册制”。去年4月起,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进口乳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名单,只有“白名单”里的品牌才能向中国进口。但据透露,在部分自贸区里,质量参差不齐的洋奶粉却可以绕过注册名单管制招摇过市。

内容导航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