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语:3岁看大,7岁看老。这说明孩子小时候的养育非常重要,父母如何为孩子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5月23日,在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等举办的“给孩子健康的爱”公益活动上,首都儿科研究所朱宗涵教授提醒家长别在饮食营养、心理教育等方面走进养育误区:
比如,我国儿童的钙摄入量普遍低,许多家长常给孩子熬骨头汤补钙。其实,骨头汤里含有大量脂肪,含钙量却很低,补充300毫克的钙,孩子需要喝下7.5升的骨头汤。结果是钙没有补多少,还造成小胖墩。
现在“父母大军”的主流是80后、90后,他们是充满个性的一代,与孩子的相处模式容易两极分化——过分严厉或过分溺爱,造成孩子性格缺陷。朱宗涵教授说,在儿童保健门诊,50%的孩子出现多动、不爱学习、沟通困难等心理问题。0-3岁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要求但又表达不准确,易被家长忽视,他们哭闹其实是在寻求关爱;3-6岁的孩子上幼儿园时会有分离焦虑、脾气大等特点;上学的孩子中,容易出现学习困难甚至品行问题。其实,成绩不好的孩子做坏事也是为了引起关注,但家长和老师的惩罚会让孩子更加被边缘化,进而寻求校外、网络的关心。
朱宗涵教授说, 好的家长应该为孩子展示自理能力、合作精神、探险精神提供充分条件,别强迫孩子接受家长的价值观和抱负。家长要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观察者,如有必要,一定要为孩子约见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