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教养” ——家庭教育的重地

时间:2015-07-04    作者:起跑线
  作为一个在教育战线奋斗了十几年的人儿,我总是心怀欣喜,因为随着学校教育、校外培训的推进,我可以看到孩子们的知识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他们可以洋洋洒洒地创作自己的篇章;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解开复杂的奥数;甚至可以剑桥满盾、英语听说一流。一个个所谓的“学霸”在我们的手中诞生,但是一些日常的交往让我为这些孩子们深深的担忧。

  端午朋友小聚,有对夫妇带了个5岁左右的小男孩,席间小孩子一刻没消停过。前半段,每上一道菜他都要第一个夹,想吃哪个菜就转到自己面前,即使自己面前的盘中已是堆得满满的。常常别人正夹菜呢,盘子就被他转走了,筷子悬在半空中很是尴尬。后半段,整个包厢就充斥着他机关枪“哒哒哒”和追逐奔跑的声音。我含蓄地问妈妈,是不是因为平时很少带他出来?妈妈回答:不是,也经常出来的。

  现在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层出不穷。平时,绝大部分的家长在将我作为她们家庭教育的倾诉者和咨询者时,也总是会重复出现这个困扰她们的问题。

  我经常想,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二十几年后,这些孩子会不会在变成一个高收入、高成就、高社会地位人的同时,被“教养”这两个字绊倒。

  可能会有人觉得我这么说是危言耸听,现在讲究的就是随意,哪来那么多的规矩。可假如你坐在婚宴、商务宴请、朋友聚会等的桌席上,用筷子兜底扒拉来扒拉去,或者大声咋吧嘴试试看?不引人侧目、引人生厌才怪!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弟子规》里讲“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与现代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毫不夸张地说:真正的教养在饭桌上。孩子在饭桌上的行为,直接体现了父母的素质。别以为这些等孩子大了自然会知道,或者出门时再教也不迟。

  如果孩子苦读多年,拿到了一摞的证书,却因为一顿饭给人留下了极为糟糕的印象,而错失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作为爸爸、妈妈的你们,会不会后悔二十几年前的现在,没有在饭桌上教会孩子基本的礼仪?

    内容导航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