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
我出生时重10斤4两,这么大,妈妈当时只能选择
剖宫产。我虽然胖,但怀孕前从没减过肥,怀孕后,为了宝宝健康,就下了大力气控制体重,一是运动,二是饮食控制。
运动方面,每天走路一小时。找各种机会多动,每天从西堤路的家里走到秦望广场,来回要走三趟,走路时间起码有一个小时。
饮食控制方面,只吃小米。医生告诉我,孕妇营养过剩会增加肝、肾的负担,影响胎儿健康。我整个孕期都只吃小米,都快忘记白米饭的味道了。就像最近在富阳一院住院的半个月里,只吃鱼和蔬菜,肉一点都不吃的。有时候实在馋得厉害,也偶尔吃点蛋糕、粽子、小龙虾,但都是尝尝味道罢了。因为我希望宝宝健康地到来,这比什么都重要。
医生说,孕妇是不是吃得太好、体重增加过快,有两个数字可作比照:怀孕3至8个月,每周体重增加0.3公斤-0.5公斤;36周后,每周体重增加不超过0.5公斤。孕期定期检查,医生每次都要看体重在不在正常范围,及时调整营养和膳食方案。医生也曾担心我的蛋白质等补充不够,对胎儿的智力发育有影响,好在整个孕期都坚持按时产检,在医生的指导下,体重控制住了。
超重的产妇这几年越来越少 她可能是杭州最重的产妇了
昨天,记者在浙大妇产科医院、市一医院、市二医院和市红会医院问了一圈,这几家医院都说没有超过248斤的纪录。一是因为医院没有这方面的统计,印象里超过两百斤的孕妇很少;二是他们医院里磅秤的极限都是240斤。
浙大妇产科医院产科副主任王正平说:“我们没有做关于超重孕妇的体重统计与记录。随着观念的改变,总体感觉现在超重的孕妇越来越少,七八年前,我门诊时每月还会遇到几例体重超过180斤甚至200斤的孕妇,现在基本上没有了,偶尔遇到也是从外地转上来的。印象最深的是一位30岁体重240斤的孕妇,走路走不动,宫缩很差,我给她剖宫产,最后生下一个健康的9斤宝宝。”
市一医院产科主任王志华也说:“现在大家的观念不是孕妇吃得好,孩子生下来越大越好了,大部分人都懂得合理控制体重,体重超过200斤的孕妇,往往孕前就比较肥胖。我们医院因为是杭州市高危孕产妇急救中心,每个月有从外地转过来的孕产妇,其中体重超200斤的孕妈咪每月有10多例。
“超重孕妇基本上都是剖宫产,要三四位医生帮忙,两位医生拉开腹部的肉,往往刀口刚切下去,旁边的肉就覆盖过来了。一个手术下来要花很大的力气。”
浙大妇产科医院是全国卫生部“围产期营养项目”的参与单位,该院妇女保健部建议孕妇控制好体重,合理营养来减少妊娠期并发症,使胎儿健康生长。多位产科医生都建议孕期体重增长9至13.5公斤较为适宜。
在浙江温岭,曾有一例300斤重的孕妇。这位产妇41岁,身高1米6,医生分析,她长得这么胖,很有可能跟怀孕时饮食不节制有关。2014年11月,她被自己家的狗追,不小心摔了一跤,因为太胖,右脚脚踝受不住压力骨折。当时还没到预产期,因继续待产风险大,便提前一个月剖宫产,顺利产下6斤半女宝宝。检查发现,这位孕妇有多种怀孕并发症:糖尿病、中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心脏功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