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抚养与家庭生存八成家庭关系因二孩感到压力
在论坛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孙莉莉公布了一份调查。她认为,随着“单独二孩”和“双独二孩”政策的实施,上海育龄女性低生育率的现状并未得到明显改善。2015年上半年上海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分中心在上海16个区县的两孩家庭,以及符合“单独二孩”政策但尚未生育二孩的家庭中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深度分析当前两孩家庭的生存压力状况。调查显示,上海两孩家庭普遍存在生存压力,且生存压力与上海目前生育保障制度和支持家庭养育的政策体系有直接关系,亟待通过政策调整缓解两孩家庭生存压力。
调查显示,接近一半的受访者感受到了生育二孩的经济压力。受访者的平均经济压力值是3.474(5为最大值)。54.7%的被调查者认为存在抚养孩子的经济压力,47.5%的受访者认为存在赡养老人的经济压力,同时存在抚养孩子和赡养老人经济压力的受访者占43.8%。家庭年收入的不同是造成他们感受到不同经济压力的最重要原因,较之高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在考虑生育二孩时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
孙莉莉分析说,两孩家庭生存压力的成因分析有很多,包括传统生育福利制度的保健与激励功能弱化,相对于高收入家庭,生育津贴、增加多子女家庭补助等措施对于低收入家庭有更加明显的吸引力。适度延长或设置弹性产假、哺乳假对于缓解在国企、事业单位工作女性生育二孩的压力具有更为突出的作用。
其次是托幼服务体系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相对于工勤岗的职工,管理岗、技术岗位的人员更加倾向于通过社会提供优质的托管服务、在工作单位设置看护机构来缓解生育二孩的压力;再则是再生育女性职业权益保障机制不完善,低收入家庭的生育女性比高收入家庭生育女性重返职场的难度更大,低收入家庭对完善再生育女性职业权益保障机制的政策诉求明显高于高收入家庭。
孙莉莉举例说,家庭关系压力来自于“生活品质降低(闲暇时间、交流夫妻感情时间变少)”、“头胎孩子不接纳”和“性别选择的压力”三项。受访者的平均家庭关系压力值是3.3(5为最大值)。44.1%的受访者感受到了“生活品质降低(闲暇时间、交流夫妻感情时间变少)”所带来的压力,16.8%的受访者感受到了“头胎孩子不接纳”所带来的压力,18%的受访者感受到了“性别选择的压力”所带来的压力。7.5%的受访者感受到了上述各项压力。
据统计,“担心生活品质降低”比“头胎孩子不接纳”和“性别选择”带来的家庭关系压力要大。这是因为,作为生育二孩主力的“80后”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备受关爱,追求生活质量,他们更担心生育和养育二孩挤压个人闲暇时间、降低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