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对于优秀学生,更需要“挫折教育”
天心居心理咨询师居权:平时学习成绩都处在全班的名列前茅的孩子,他对自已是有相当高的要求,他的自尊心比较强,不允许自已在同学面前丢脸,一旦发生失败,孩子会有挫败的心理,在得不到同理与支持的情况下,他觉得回到家,可能遭遇更多的批评和指责,为了逃避这样的一种状况,他就会选择出走。这也是很多孩子一时的冲动,所做出的行为。
所以,目前非常重要的是对教育者(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的普及教育。不要光关注学业,更要关注心理。让家长了解健康的内容是包寸含了身心灵三个方面。分数低了,心理是健康的有能量的,学业是很容易提升的,如果心理不健康,分数高是是一个假象的成功。
上海大学社会系老师赵国良:判断一个孩子优秀的标准是什么?很多的家长包括社会评价系统都认为功课好就优秀,这个有待商榷。一个完整的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还应该包括人格的健全。一个孩子出走,不是说因为功课不好经不起老师的批评;实际上有些我们认为的“优秀”的学生,更经不起批评,更经不起挫折。所以希望社会能呼吁进行挫折教育。社会的评价体系要注意,到底什么样的学生是优秀的?我们现在认为,真正的优秀学生应该人格健全、情绪稳定,而不仅仅是学校里的优秀学生。
要培养孩子的抗挫折教育,首先社会的评价体系要改变。我们常常有一杆秤——这个孩子成绩好,其他什么都好了。
赵国良曾经询问过林森浩的爸爸(复旦投毒案案犯),他说:“这个孩子我从来没有操心过,功课一直都很好。”赵国良:“林爸爸,那你有关心过孩子的心理吗?”
很多家长只会关心孩子的功课,考试考得怎么样,而不问他你今天过得开不开心。发展到后来,孩子不开心也不愿意和父母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一点点积累下来,老师请家长约谈可能只是一根导火线,正好有一个引爆,孩子就出走了。表面上是孩子出走,实际上,是孩子日积月累没有找到情绪的发泄口。这个孩子是出走了,更严重的有个别孩子还会自杀。
华东师大心理咨询师陈默:抗挫折教育有个技巧是要教育孩子去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就会获得力量,从中汲取正能量,使自己强大起来,就能够抵御挫折。
延伸 · 回顾http://yuer.qpx.com/news/redianshijian/177742.html?147770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