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悬崖村"登山藤梯变钢梯 适龄儿童将全入学(3)

时间:2016-11-01    作者:小波

四川

▲几近与地面垂直的钢梯

  共识:让孩子读书

  支尔莫乡乡长阿子阿牛介绍,勒尔社村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中年及老年人基本为文盲或半文盲,青壮年大多只上过小学,很少有人读完初中。

  不过,让孩子去读书,多学点知识,已是勒尔社村民的共识。不管家里有几个孩子,父辈们都要把他们送到学校。阿子阿牛说,勒尔社的适龄儿童已实现100%入学。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学生上学要比城市里的学生晚两到三年。

  2014年9月前,勒尔社的孩子们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去特土社村小上学,尽管也要爬藤梯,但比下山的路要安全很多。后来,乡里整合教育资源,在牛觉社修建了勒尔小学,原特土社村小撤销,这也是阿土列尔村现在唯一的学校。

  如此一来,孩子上学成了难题。有些条件好的村民为了方便孩子上学,干脆在山下修了房子,或投亲靠友。否则,只能让孩子加入到走藤梯下山的队伍。

  从建校到上学期,勒尔小学实行上10天课放4天假的作息时间。这就意味着,住在勒尔社的学生每个月要往返两次,每月花在上下学路上的时间约8个小时。

  村民陈古吉有四个女儿两个儿子。三年前,家里的五个孩子都被父母带去学校报名,走藤梯下山时,七人的腰间都系着绳子,彼此相连,陈古吉和妻子一前一后保护孩子。

  今年9月,最小的孩子也到了上学的年龄。除了政府的补贴和爱心人士的帮扶外,陈古吉每个月要给孩子交240元的生活费,一年下来就是2400元。而陈古吉一家的年收入也就五千多元。

  即使这样,陈古吉也愿意把年收入的一半拿来做子女的教育支出。他说,自己只上到初一,就因为贪玩辍学,他不想让6个子女跟他一样在大山里靠着3亩地生活。

  莫色拉作这学期读四年级,9岁那年,她跟随父母去学校报名。走藤梯时,父母一前一后保护女儿。尽管很害怕,莫色拉作还是在父母的反复鼓励下走完了全程。她已记不起那次下山花了多久,“反正时间很长很长”。

  莫色拉作说,四年来,她走藤梯上下山已有六七十个来回,也正是因为危险,所以走藤梯时精神集中,加上有父母的保护,一直没出过事。她也没听说过有同学走藤梯时坠崖。

  哥哥莫色雄体经常向妹妹莫色拉作灌输好好读书的理念。他跟妹妹说,自己在外面打工时想跟老板学点技术活,但老板说的自己根本听不懂,只好放弃。如果有文化,学会了技术,就能挣更多的钱,而且会更加轻松。他还向妹妹保证,妹妹读到哪,他就供到哪。

  莫色雄体说,妹妹上学,不仅不用交学费,还有生活补贴,家里基本上不用考虑花钱的问题,每次妹妹回家给点零花钱就行。

内容导航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