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晓华在培训中心上课。虽然有些吃力,但她非常努力
辅导老师和培训中心也有了
女孩父亲谢绝所有金钱资助
嘉兴本地媒体也报道了此事,嘉兴日报旗下的嘉报培训中心决定在每周日免费为晓华提供培训、辅导课程。上周日,陈富康带着穿戴一新的女儿上了第一次课。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类似的校外培训,刚开始晓华有些不知所措,看得出来她与其他孩子还是有些差距。
上完课,陈富康感觉女儿有了明显的变化,最起码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很多。
此外,几名来自嘉兴学院团委的大学生志愿者也愿意义务为晓华补习功课,目前暂定每周上三次课。对此,陈富康十分高兴。“我和老婆都只有小学文化,高年级的功课根本辅导不了。”
好心人还有很多。有两个小伙子,受老板委托,专程从杭州赶到嘉兴,一路打听找到了陈富康,送了他3个暖手宝和一个台灯。还有不少人往他口袋里塞钱,不过都被陈富康拒绝了。
“做人要有志气,人穷志不短。我们靠自己双手能过日子,只有劳动所得才花得安心,拿别人的钱,不好。”这个朴实的中年人说。
陈富康唯一担心的就是女儿的学习,现在有学生志愿者和培训机构帮忙,他已经感激不尽了,“希望晓华的成绩能慢慢提高。”
陈富康希望,向所有关心他们一家的好心人表示谢谢,这让身在异乡的他们感觉非常温暖。
回顾
浙江嘉兴市中医院附近,12岁女孩陈晓华每天放学后都会出现在父母清扫的路段,在路边的电话亭内做作业,父亲空闲时还会给她辅导作业。她的父母来自资阳市安岳县,在嘉兴打工已有20年左右,目前都是环卫工。此事经浙江当地媒体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
昨日,记者联系上陈晓华父亲陈富康,其证实女儿自小学一年级起便将路边电话亭等当“书房”,至今已有4年多。“在我老家,只有读书才有出路。但我们下班很晚,不放心让女儿一个人在家,所以只能让她每天在电话亭内做作业。”陈富康夫妻俩坚信读书改变命运,因为大儿子靠读书有了出息。“大儿子在老家读书,后来上了重点高中、医科大学,如今在康定当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