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多警示:如何防范待解
这起案件里,几个关键词令人揪心:辍学少年、留守儿童、公职人员……而潜藏在这几个关键词背后的,是亟待社会重视的问题。
警示一:留守儿童谁来监护?湖南慈利县是一个典型的劳务输出县,数据显示,今年8月慈利县完成了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全县16周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16977人,此案中,涉案的多名少年,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在外务工。
办案公安人员向记者介绍,案发后公安机关联系一些孩子的监护人,赶来的大多并不是父母。而另一方面,受害孩子中也有跟随祖辈生活的留守儿童,因缺乏交流,家长未能尽早发现孩子行为异常。
警示二:家庭、学校、单位之间的“空心层”谁来管?受访办案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治安管理中对辍学及无业人员的管理确实存在难点。由于没有固定的学校、单位,所以社会难以对这个群体形成约束。同时,这一群体的家庭教育往往相对欠缺,又因无固定组织,所以对违法行为的事先预防教育几乎是盲区,亟待引起重视。
警示三:“8小时外”的干部谁来监督?记者采访中,多名公职人员认为,“8小时外”是纪检监察工作的一大盲区。有受访上级领导称“刘某这是个人生活方面的问题,单位能做的就是划‘高压线’,但这主要是提醒教育式的,如果没有群众反映,生活问题很难发现。”
另一方面,监督盲区不仅仅在于监管,也反映在了警示教育的侧重点上。记者了解到,慈利县国税局组织的警示教育,大多是贪污公款、受贿等与工作相关的经济类案件,生活作风问题几乎未涉及。当地一名纪检干部说,警示教育应该覆盖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前,慈利县委县政府已以此案为鉴,大力开展作风建设、反思警示教育。此外,该县于6月启动“平安校园”建设行动,加大校园以及周边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
相关 · 新闻
▎湖南胁迫未成年人卖淫案 牵扯出两名官员涉案
▲网络配图
11月初,杨某在看守所见到了女儿秀秀,秀秀说,她想上诉,想出来继续上学。杨某没有说话,秀秀接着说,“给我配一副眼镜吧,这里有学习班,我可以多看点书。”
10月27日,湖南慈利县人民法院对一起引诱、强迫未成年人卖淫案进行宣判,秀秀因引诱、介绍卖淫罪,强迫卖淫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7000元。
包括秀秀,该案共有十余人被依法处理,大部分为未成年人,其中7人被刑事处罚。这7人中有5人在案发时不满十八周岁。秀秀今年17岁,是一名高中生,是案件的主犯之一。
经公安机关认定,该案3名受害者中有2人未满14岁,1人刚满14岁。另外,该县国税局原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刘某,及该县消防大队原教导员李某2名公职人员涉案。目前,刘某已被撤销职务、开除党籍及公职,李某已被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