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女孩让妈妈杀了自己:抑郁症状在作祟(2)

时间:2016-11-24    作者:小波

▎导致少儿抑郁的四大因素

  虽然引发儿童抑郁症的病因有多种,但与儿童生活直接相关的家庭、学习、性格等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

  1、家庭因素

  张美燕医生介绍,孩子年纪越小,郁抑症发病原因跟家庭的关系越大,比较常见的有如家里失去亲人、父母离异、缺乏家庭温暖,以及遭到虐待、抛弃,或者是家里多了一个小弟弟或小妹妹。

  “四五岁的幼儿,父母生了二胎之后,TA感觉到了自己家庭地位的变化,情绪和行为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如出现很多无法理解的行为。” 张美燕说,不过,这些大部分小孩的郁抑情绪和行为都会随着家庭影响因素的接触也消失。

  2、学习压力

  大体上说,每一种学习障碍都会导致情绪问题,都会使儿童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如当孩子出现成绩滑坡或犯错误时,没能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谅解、鼓励,而是遭受到严厉的教训、责骂,甚至体罚,这样极易摧毁孩子脆弱的自信,重创他们的自尊,让他们害怕见到父母或老师,陷入过度担心、害怕的状态,这样就容易发生孤僻、沉默、自卑等抑郁情,并感到沮丧和忧愁。

  而这些情绪问题又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有些学习成绩一贯很好的儿童,由于某一次考试成绩不好,也可能发生抑郁症。

  3、生物因素

  张美燕医生介绍,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数据显示,遗传在儿童抑郁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约50%的抑郁症儿童的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曾患抑郁症。抑郁症儿童在发病以前,个性往往比较倔强、违拗,或表现被动、无能、依赖和孤独。

  4、性格因素

  孩子的性格因素会产生儿童抑郁症,在所有的抑郁儿童中,那些性格过于内向、自尊心过强、心理素质较差的儿童发生抑郁的比例高于那些活泼开朗的儿童,这些儿童一旦遇到一点困难、挫折其内心的精神压力就会过大,长期下去,很容易引发儿童抑郁症。“有些小孩,在学校被同学起了个外号,似乎都会给他/她造成一万点伤害。”张美燕医生说。

▎孩子抑郁 一定要到医院治疗吗?

  很多人会想,谁都有不高兴的时候,自己也常常有情绪不好,但跟人聊聊天、活动一下也很快就调整过来了。儿童被批评、责备后也常见不高兴、悲伤、哭闹表现,经常转眼就眉开眼笑了。就算有抑郁症状,是否就一定要到医院去看病呢?

  张美燕医生表示,诊断抑郁障碍,确实需要和正常的情绪波动区分开来,抑郁症需要达到一定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比如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存在不良情绪并持续2周以上,影响了学习和生活等社会功能,当患上抑郁症后,孩子往往陷于情绪低落的泥潭难以自拔,需经抗抑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才能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

  抑郁障碍并不少见,在人群中达到7%的患病率,但实际就诊率很低,给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带来极大危害。如患儿不想上学、成绩下降甚至出现自伤自杀想法或行为等,就需怀疑“抑郁症”了,家长一定要及时带患儿到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诊。

  抑郁症患者的症状表现不尽相同,治疗上也需要个体化对待,部分患者仅需要心理治疗,有些患者需要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它和躯体疾病一样,早诊断,早治疗,疗效才好。

  “一般来说,孩子被确诊为郁抑症后,大部分家长都能接受事实。其实,在确诊为郁抑症前,家长已久经困扰,并带着孩子辗转了很多地方,走了不少弯路。当知道发病原因后,都非常愿意配合医生的治疗。” 张美燕医生。

  抗抑郁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

  事实上,大部分抑郁症患儿的家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关系问题,所以除了接受心理医生的专业治疗,父母的帮助和支持对抑郁症孩子也非常重要,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父母的陪伴、支持和鼓励,共同的户外运动、晒太阳都能不同程度帮助缓解患儿抑郁情绪。还可进行冥想、放松、听音乐等活动。此外要平衡膳食,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当然,对于抑郁症的孩子,重要的还是家长要定期带患儿复诊,按照专科医师的治疗方案,不要随意加药、减药或停药,有问题及时向医生反馈,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同时要远离道听途说的偏方。

内容导航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