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男孩颈部皮肤总是黑黑的,好像总洗不干净。2月20日,在家长的带领下他来到青岛市市立医院检查,这才发现根本不是洗不干净,而是因为肥胖而引起的“黑棘皮病”。医生提醒,近年来儿童及青少年的发病明显增加,罪魁祸首便是肥胖,有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11岁的飞飞爱吃肉,有时一顿能吃好几只鸡腿,由于他不怎么爱动,因此要比同龄人胖些。最近,飞飞的妈妈发现他的脖子总是黑黑的,“怎么洗都无济于事,感觉有层灰覆盖在上面,并且,好像越洗越黑。”感到情况异常,妈妈带着飞飞来到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儿科。
接诊的儿科主任李红检查发现,飞飞的腋下、大腿内侧明显变黑,还有些厚实,表面粗糙不平,推测孩子可能患了“黑棘皮病”。李红介绍,黑棘皮病有好多种类,不仅皮肤发生问题,还表明患者可能患有某种内脏疾病,青少年多见的假性黑棘皮病,与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或肥胖有关,很多单纯性肥胖的儿童容易患这种病。
很庆幸,经过详细检查,飞飞只是血糖偏高,是假性黑棘皮病。李红介绍说,这种病原本多见于25岁到60岁的成年人,但是,近年来,儿童及青少年的发病明显增加,罪魁祸首便是肥胖。而肥胖症且伴有黑棘皮病的患者,发生糖尿病及心脑血管合并症等的潜在危险要高于单纯肥胖者。
对此,医生建议,孩子一定要控制体重,多运动,控制饮食,少吃肉食,多吃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富含纤维素的食品,例如:芹菜、地瓜、粗粮等,否则时间长了,真的会引起内脏疾病。
延伸 · 阅读
▎黑棘皮病
黑棘皮病又名黑角化病或色素性乳头状营养不良,是指以皮肤颜色加深和乳头状或天鹅绒样增生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的皮肤病。Ollendorff Curth将其分为不伴内脏肿瘤的良性黑棘皮病和常与内脏腺癌相关的恶性黑棘皮病。
病因
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通常认为可能是刺激了表皮内的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道。也有证据表明胰岛素起了一定的作用,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常常合并有黑棘皮病。高雄激素血症的女性黑棘皮病的发生率为5%~29%。肥胖与黑棘皮病关系密切,两者呈正相关。皮疹的变化不仅与肥胖程度相关,而且随体重的下降而减轻。恶性黑棘皮病:本病几乎均与内脏肿瘤相关。约60%患者皮肤症状与内脏恶性程度同步进展,约20%患者皮肤症状先于恶性肿瘤数年,约20%患者恶性肿瘤是原发的,皮肤症状是继发的。
治疗
首先应积极寻找病因。对恶性黑棘皮病患者,必须积极查找内脏肿瘤,进行手术切除。也可以使用赛庚啶,抑制释放的肿瘤产物。对肥胖型黑棘皮病,必须纠正肥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控制饮食以减肥,随着体重的下降,黑棘皮病也就随之治愈。对药物引起者,应该及时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药物,停药后皮疹可以自愈。对良性型的患者,如因肤色改变及皮赘有碍美容,可以做外科手术或电烧灼治疗;对综合征型,则以治疗综合征为主。局部治疗可以选用角质松解剂,如水杨酸、卡泊三醇、维生素D3衍生物、尿素、维A酸软膏、足叶草脂等,也可试用连续波CO2激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