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遇“人肉沙包”
4成人还会捐款
对话“一元换百元”苏国福
“通过努力,让人知道真实情况”
苏国福,来自湖南。儿子来京后被确诊为罕见的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孩子的骨头像被虫蛀了一样,备受折磨。
农民出身的苏国福和妻子年收入最多3万元。积蓄和借贷花光,为了孩子,患有糖尿病的苏国福自己不舍得使用胰岛素。他制作了“一元换百元”的爱心卡片,坚持每天到街上求助。此事同样被媒体报道,但迄今为止,筹集善款不过万余元。
谈选择:通过努力,让别人知道真实情况
法晚:在上街求助前,都做过哪些努力?
苏国福:刚开始我只知道和身边的亲戚朋友借钱。身边的人借完了,就开始给以前在一起工作过的工友打电话借,但很多人对我都没印象了。有的人因为长时间不联系,可能不太信任我,借来的钱并不多。来北京后,堂妹夫上班的公司知道了这件事,给我捐了4000多元。然后,有人提醒我联系媒体。
法晚:怎么想到“一元换百元”的方式?
苏国福:有一个朋友提醒我,光等着报纸报道筹钱不行。需要有实际的行动才能打动社会上的人。朋友建议我,找个人多的地方,拿个菜刀做出要轻生的姿势。但我觉得这有点夸张,而且像是骗人。因为我不可能抛下儿子去死。后来觉得,把故事说清楚,就行了。
法晚:你觉得通过这种方式能筹到多少钱?
苏国福:没有抱希望能筹来钱。这么做,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别人知道我的真实情况。事实也如此,我在街上站了一个星期,只有两个人给我3块钱。
谈质疑:为了孩子,说什么都接受
法晚:有听到质疑声音吗?
苏国福:有。我在儿童医院南边的天桥上背着牌子的时候,有人当着我的面和边上的人说,“这肯定是骗人的”。还有人说我就是乞讨要钱的。
法晚:怎么看待这些声音?
苏国福:伤自尊,但我能理解他们。现在确实有人会编些病情骗取人们的同情。但我自己对得起良心。为了孩子,只要不违法,说什么我都能接受。
法晚:将来你会主动向孩子说起这段经历吗?
苏国福:我会说。虽然有人认为我是在乞讨,说出去会丢人。但我觉得孩子很懂事,我告诉他我是为了给他治病,他不会嫌弃我这么做的。
法晚:你希望儿子怎么看待这件事?
苏国福:可能在形式上会让他觉得有些丢人,但他应该知道,只要心是好的,为了亲人,可以付出很多。而且,希望他有孩子后,也能全心全意对待他们。
看夏军:他的付出比我多
法晚:您怎么看待“人肉沙包”父亲?
苏国福:我知道他,也知道他比我筹钱筹得多。但我觉得,我们俩人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让人家关注。但很明显,他的方法比我的要成功,更能吸引人。至于原因,我觉得,他的付出要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