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常出现病症的护理预防

时间:2016-02-24    作者:起跑线小编
 

  1.脐炎:引发脐炎轻者则脐带根部或脐带脱落后的创面发红,有少量黏液或脓性分泌物。重者局部脓性分泌物多,带臭味,有发热或体温不升(体温<35℃)。

  护理预防:

  * 抱抱婴儿前需洗干净双手。

  * 宝宝大小便要及时更换尿布。在更换使用方法要得当,尿布不要遮盖脐部,以免尿液污染脐部;

  * 沐浴时要注意脐部不要滴入脏水,沐浴后要进行脐部护理,用75%酒精消毒脐带残端和周围;脐部潮湿、有分泌物时,可用3%的双氧水清洗后,再涂75%酒精或安尔碘;如出现发热、体温不升(体温<35℃)现象时,应及时送往就医。

  2.湿疹:新生儿湿疹,俗称“奶癣”,多发于颜面部(眉际、眼睑),重者也发生于颈、躯干、四肢等部位。常见脸上有高出皮肤、粟状细小的红色疹粒,同时伴有皮脂溢出。婴儿湿疹是皮肤过敏的表现,凡是过敏体质婴儿,多见婴儿湿疹病,其致敏因素很多,医学认为各类粉尘(家庭中的生活粉尘、室外的植物粉尘),以及昆虫类尘螨都可能致敏。

  护理预防:

  * 室温要适宜,衣服要穿得宽松些,以全棉织品为好;

  * 注意患儿身体、特别是发疹部位清洁、干燥、避免交叉感染;用温水和不含碱性的沐浴剂来清洁宝宝的身体,洗后立即擦干,涂爽身粉;

  * 衣服要勤换,此外经常修短宝宝的指甲,减少抓伤的机会;不要自行处置或盲目用药。

  3.黄疸:新生儿生黄疸是新生儿因体内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巩膜、面部、皮肤、黏膜的黄染,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症状。新生儿生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至3天开始出现,4至5天最明显,10至14天后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3至4周。黄疸先见于面、颈,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一般稍呈,巩膜可有轻度黄染,但手心足底不黄。除黄疸外,小儿健康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大小便颜色正常。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