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的特征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软骨板和骨组织钙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钙化不全。那么,新生儿佝偻病如何进行预防、预后的呢?下面请跟随小编看看吧!
▎新生儿佝偻病如何进行预防、预后
预后:及时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在整个婴幼儿期均应注意佝偻病的防治,以免复发。
预防:先天性佝偻病的预防应从妊娠后期开始。
1、从妊娠第28周开始,给孕妇服维生素D1000U/d,小儿出生后继续服用。
2、加强孕期保健,注意营养,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增加日光照射时间。
3、积极防治孕妇疾病如预防乙肝,保护肾脏功能等,以免影响钙磷和维生素D在体内的代谢。妊娠晚期每月加维生素D5万U。
4、目前倾向于对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维生素D的预防量要加大在生后第2周起每天可给维生素D800~1200U,但要注意维生素A剂量不要超过每天1万U。
▎佝偻病的症状
2到3岁的小孩比较容易患上佝偻病,其早期的症状主要有睡觉不安稳、常毛汗、脾气急躁等这类的精神不佳的症状。另外,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症状就是,可能会出现秃顶,多数是因为多汗造成的。
若佝偻病早期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的话,就会影响到骨骼:
3~6个月的宝宝骨骼的变化:
在枕骨、顶骨中央处的骨骼,出现类似乒乓球样的弹性感觉,称为颅骨软化。
8~9个月以上的儿童骨骼的变化:
1、额、顶部对称性的颅骨圆突,称为方颅;
2、前囟门过大而且闭合延迟(正常婴儿一般在18个月左右即可闭合);
3、牙齿萌出延迟;
4、胸廓下部几根肋骨在与肋软骨的交界处有似珠子样的突起——称为肋骨串珠,还有的孩子有肋骨外翻;
5、严重者出现鸡胸,以及今后可出现的罗圈腿(O型腿)、X型腿,脊柱可出现。
以上就是佝偻病的症状,因此提醒各位家常,要提前掌握佝偻病的症状,争取在孩子患上佝偻病的早期的时候进行及时的治疗,早发现早治疗更易治愈,这样孩子也不用受那么多苦了。
▎佝偻病缺什么
一般来说,由于人体内缺乏维生素D ,导致体内的钙磷代谢功能出现紊乱诱发的一种代谢性骨骼疾病。
对于婴幼儿来说, 佝偻病主要是由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母乳喂养或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以及每天吃400毫升牛奶的幼儿,一般是不会缺钙的,不需要另外补充钙制剂。
另外,当人体维生素D充足的时候,往往会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因为骨骼的发育离不开钙、磷,维生素D在钙磷代谢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体内其他激素如甲状旁腺素、降钙素都主动参与钙磷代谢,激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维持了钙磷的正常代谢和骨骼的正常发育。
综上所述,要治疗佝偻病的话,补充维生素D是十分重要的,其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补充维生素D,分别是增加日晒机会、食物补充和药物补充。
▎佝偻病的治疗
1、适量服用钙剂补充缺乏的钙:维生素D治疗期间应同时服用钙剂。
2、补充维生素D:初期每天口服维生素D,持续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激期口服,连服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若不能坚持口服或患有腹泻病者,可肌注维生素D,大剂量突击疗法,1个月后改预防量口服。肌注前先口服钙剂4~5天,以免发生医源性低钙惊厥。
3、矫形骨骼疗法:采取主动和被动运动,矫正骨骼畸形。轻度骨骼畸形在治疗后或在生长过程中自行矫正,应加强体格锻炼,可作些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例如俯卧撑或扩胸动作使胸部扩张,纠正轻度鸡胸及肋外翻。严重骨骼畸形者外科手术矫正,4岁后可考虑手术矫形。
4、增加日照机会:坚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品(肝、蛋黄等),多到户外活动增加日光直接照射的机会。激期阶段勿使患儿久坐、久站,防止骨骼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