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姐最近非常头疼,3岁的儿子特别不让人省心,各种闹、各种疯、各种跳、极其任性。你越是不让他动的东西,他偏要摸一摸,还特别爱搞破坏。带他逛街,只要是他看中某个喜欢的玩具,就吵着非要买不可,不给买的话就赖在地上打滚……
面对这“熊孩子”,陈小姐非常头疼,却没有什么办法。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朱冬生说,如果有教育得当的话,熊孩子就不熊了,正是他们的爹妈把他们宠成了面目可憎的模样。因而面对熊孩子的行为,既不能太过于较真,但也不能放任不管,使用一些适当的方法能够让这些任性的“熊”行为得到纠正。
1、及早进行纠正“过分”行为
孩子1-2岁的时候,实际上他还不懂得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但是他能够从父母的语言表情中知道自己哪些做法是可以被接受的,因此,家长就要对孩子行为要有明确的态度,让他逐渐对客观事物有个判断标准。
朱冬生说,父母对孩子正确的语言行为要不吝啬地表扬,如微笑着摸摸他的头告诉他:“宝宝好棒哦。”但遇到宝宝不正确的语言、行为时,决不能姑息迁就,应该要让孩子的任性苗头得到及时的遏制,比如孩子打人,家长可以严肃地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孩子。
2、事先约法三章,预防任性的发生
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熊孩子的各种无理要求。比如孩子上街总是哭闹着让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与孩子说好:“今天上街不要妈妈抱,你自己走,实在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儿再走,不然就不再带你出去了。”
再有就是熊孩子一上街就想父母给他买各种玩具或食物,不买就哭闹不止。对于上街这件事,父母实现要与孩子约法三章,先说好买什么东西,而不是孩子要什么就随便买什么,最好根据实际需要买合适的东西,而不是完全满足其欲望,要让孩子懂得克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