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孩子的哭闹 培养孩子好习惯(2)

时间:2016-06-24    作者:小鑫

正确对待孩子的哭闹

图片来源于华盖

●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所引起的哭闹

  典型的一些表现行为,如:一定要穿什么样的衣服,出门一定要带什么样的东西、超市里一定要买什么东西,或者在某个时间一定要去做什么等等。

  对于这类哭闹的处理需要特别注意,很容易形成小孩哭闹的习惯。例如,很多爷爷奶奶带的小朋友,经常在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形下,会采取哭的方法来逼爷爷奶奶,当一次、二次、三次这种行为都奏效的时候,就会形成哭闹的习惯。

  处理这种类型的哭闹需要把握以下五个要点:

  1、合理的需求尽可能满足,不要等到小朋友开始哭闹再满足;

  2、不合理需求坚决不满足,那怕是哭,特别是需要提醒的是,对于那些不能满足的需要,即便小朋友哭得再厉害也不能因为小朋友哭闹就满足,这种非常容易形成习惯。

  3、转移下注意力。小朋友往往是一碰到开心的事情,马上会忘掉不高兴的事情,迅速转移注意力是一种值得偿试的方法。

  4、让小朋友哭一会,再处理。用平常心来对待,先让小朋友哭一会,很多小朋友哭一会发现大人没有注意时,也就不哭了,这时再采取一些方法,小朋友自然就把哭的事忘了。如,带他上街走一走、到邻居家串个门,买点小食品吃一吃,打开电视看一看,就像平时那样做,很自然的。

  5、换个人来哄。对于哭得比较“伤心”,时间又比较长的孩子,不能不理睬,可以换个人去安慰他。比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打电话给邻居阿姨,让他们来陪他一会儿,给他“台阶”下,有时往往奏效。

  处理这种类型的哭闹的三个注意事项:

  1、不能一味地把注意力放在哄小朋友不哭上。

  2、不要惩罚哭。比如说:“别哭了,待会儿警察叔叔听见了,要把你带走了”;“再哭,爸爸就打你”;或者自己就打他。需知哭并不是错,用强力惩罚哭,或者恐吓他不哭,结果会遭来更长久的哭,更厉害的哭。

  3、不要老说:“不要哭”、“别哭”,这样反而“提醒”了他的哭。可能他已经平静下来了,你这样说,反而又使他想起了哭。

  4、不明原因哭闹;有时候碰到小孩不明原因哭闹时,尽量要有耐心,以转移注意力为主。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