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的认识误区 注意10种错误认识(2)

时间:2016-09-23    作者:小鑫

幼小衔接的认识误区

图片来源于华盖

  6、重视物质准备,忽视心理准备

  对于即将上小学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角色和任务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处的环境、所接触到的老师和同学也会有很多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帮助孩子提前做好适应这些变化的相关准备,其中最重要的入学准备就是让孩子在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入学后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和环境的改变,让孩子的心理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软着陆”。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①实地参观,增加孩子对小学的感性认识;

  ②家长和学校配合,引导孩子对小学产生向往之情;

  ③演练角色,增强孩子的角色意识;

  ④提前试读,让孩子体验一次“实战演习”。

  7、进入小学就是学校的事儿

  小学既是孩子学习历程的真正起点,也是孩子一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学校是继家庭之外引领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场所,既为孩子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也对父母和孩子有所要求。要让孩子的幼小衔接更加顺利,家校互动才是最为关键的解决之道。教育孩子,绝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任务,需要家庭和学校的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分工协作。

  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到位,老师在学校也会更加省心,这比给老师送礼更管用。作为老师,内心都希望所有家长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配合,比如平时督促和检查孩子的作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或亲子活动、孩子有事无法到校上课事先请假、对学校和老师的要求给予积极回应等等。

幼小衔接的认识误区

图片来源于华盖

  8、孩子不适应就随便责骂

  对于所有孩子来说,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也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每一个刚进入小学的孩子都需要一段适应期。当然,不同的孩子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样,有些孩子进入小学一个月就能完全适应,而有些孩子可能就需要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

  一般来说,孩子进入小学后出现不适应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①生活方面,比如:对用餐、用厕、饮水等自我管理的不适应和对作息时间的不适应;

  ②学习方面,比如:对学习内容与教学方式的不适应和对每天要带好学习用品、按时完成作业等规则的不适应;

  ③人际关系方面,比如:陌生的教师、同伴,与幼儿园不同的要求以及部分家长不恰当的话语暗示等,都会使孩子对小学老师、新的同伴产生一种距离感。

  如果家长没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导致孩子进入小学后不适应,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多给孩子鼓励和肯定,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不要随便责骂孩子;

  ②跟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每一个问题都当作孩子和家长共同成长的机会;

  ③保持家校联系、搞好家校互动,积极争取老师的支持和配合,助力孩子的成长。

幼小衔接的认识误区

图片来源于华盖

  9、家庭作业必须陪着孩子做

  当孩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时,对小学的学习既新鲜又陌生,而对完成家庭作业不一定能很快适应。因此,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完成,如:做做小游戏,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好、记得快。这样,既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作业,又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孩子入学初期,我们可以适当陪同他做作业。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家长就必须逐步放手,慢慢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通过家庭作业,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应该是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时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辅导的时候,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做作业始终是孩子的事,家长的主要任务是督促和检查,绝不是代劳。

  10、孩子的成绩就是唯一

  其实,在小学三年级之前,考试和分数都不应该成为衡量孩子学习情况的唯一标准。很多孩子考不好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学不好,而是因为粗心大意、上课不认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欠缺等造成的。

  因此,在小学前半段,我们更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这三件事,而不是仅仅把目光聚焦在孩子的每一次考试和分数上面。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