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摔倒大哭,妈妈第一时间扶起来哄是本能反应,也是人之常情,但这种做法却不见得对。因为立马扶起摔倒的宝宝也有其不当之处,具体如下:
1、破坏细节
孩子一摔,可轻可重,妈妈还未观察就直接扶起,可能会忽视孩子摔倒时的真实情况,如果孩子出现身体损伤却不自知,就医时妈妈也无法准确描述孩子的病情,便只能额外增加医疗检查费用。
2、造成二次伤害
万一摔倒的孩子出现骨折或其他损伤,妈妈们贸然抱起可能会加重孩子的伤势。正确做法是先观察20秒,查看孩子摔伤的部位,看有没有骨折、流血等,若无问题再抱起。妈妈还要在孩子摔伤后的三天内,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
3、耽误病情
孩子摔倒后,如果妈妈立马抱起来止哭,却忽视了孩子身体的异常状况,一旦孩子日后出现食欲不振、嗜睡、哭闹、视力模糊、呼吸不畅等摔伤合并症状时,此时再就医已延误了病情。正确做法是发现异常第一时间拨打120,期间不要挪动孩子,若孩子严重出血,应马上用纱布或衣服压住孩子的伤口。
看到孩子摔倒,妈妈们不仅要学会应对,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妈妈们着急时跟孩子说的第一句话,不仅折射出妈妈的教育态度,还可能被孩子永远记住,影响孩子日后的生活。通常,中国的妈妈在情急之下会说出两句话:
1、“宝贝疼吗?不哭不哭,妈妈打它!”
2、“叫你别乱跑,你看摔疼了吧,就是不听话”
分析:
第一类妈妈的说法不可取:
孩子不小心摔倒,其实大部分责任在于自己。若妈妈直接将责任推卸给绊倒TA的地面,这样做可能会无意中教坏孩子,让孩子学会推卸责任。
虽然很多妈妈都是出于心疼孩子才这样说,但为了孩子成长着想,不要过度保护孩子,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摔倒未必是坏事,教会孩子正确面对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类妈妈的指责很多余:
在孩子摔倒时指责孩子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只会让孩子反感,产生不良情绪,这样孩子更不愿意听妈妈的话。而且孩子们被指责后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该如何避免。
妈妈们应该用引导的方式代替指责,告诉孩子从中吸取教训。如果孩子一直哭,应等孩子心情平复后再讲道理,这样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