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建议,留守儿童教育

时间:2020-06-20    作者:起跑线小编

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建议

留守儿童的问题,必须要引起社会、家庭、学校的重视,儿童本身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对自己身边的环境只有无条件适应,只有我们在提高社会经济环境的同时注意创造和谐社会生活环境,才能有可能帮助这些孩子。那么,怎样做才有可能解决根本问题呢?

1、父母不离家,孩子才不苦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根本之策还在于从法律上加以保障农民的权益。现在如果只让农民种地,改变不了农民收入少的问题,改变不了农民穷的命运。只有农民在农村收入有保障,他们的子女才不会饱受离散之苦。改变这种现状不能“头疼医疼”,从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顽症入手,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2、儿童福利需要国家解决

中国传统的福利体制是不健全的,社会性特征不突出,在农村,个人生存发展权益不能得到完全保障的儿童,是靠家庭和家族力量解决的,这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也是中国社会结构特征之一。但这和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理念是相悖的,根据现代理论,社会个体的福利责任主要是国家和社会的,也就是说要用社会和国家的力量解决个人可能遇到的困难。

3、拆除户籍制度壁垒

如今要求国家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以至取消与户籍相关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政府应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教育等制度的壁垒,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

留守儿童教育

留守儿童教育

很多人会很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确这个问题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留守儿童”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

一是由于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

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一般来说,祖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有几个“留守儿童”,真是力不从心。

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二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内容导航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