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经常在报纸上、电视上看到西方国家经常会出现飓风灾难的报道,而我们国家出现的往往是关于台风的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西方国家多飓风而我国多台风吗?究竟台风和飓风是一样的吗?
妈网百科来告诉单纯的你,台风和飓风实际上是一回事哦,台风和飓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热带气旋。可是由于它们“产地”不同,被不同国家用了不同的称呼。在北半球,东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上生成的风力达到12级的热带气旋称之为飓风,而西太平洋海域则称之为台风。
在我国,把风力超过12级的热带气旋划分为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三个级别,例如2006年8月10日17时25分在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登陆的“桑美”就是超强台风;而美国将飓风划分了5个等级,例如2006年8月29日登陆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就是五级飓风。
由于习惯不同,表示风力大小的计量方法和单位也往往不同,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采用1分钟平均风速评定热带气旋强度。而中国气象局采用2分钟平均风速,对同样强度的台风其标注出来的数值通常会偏小。这也是通常人们误解飓风比台风强的一个原因。
桑美、悟空、温比、苏力、达维、珍珠……什么,你问我这些都是什么鬼,其实这些都是台风的名字!是不是很神奇呢,你想知道台风是怎样命名的吗?继续往下看吧!
对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循环重复使用。
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成员国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的编号。
但遇到特殊情况,命名表也会做一些调整,如当某个台风因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成为公众知名的台风后,为了防止它与其他的台风同名,便会从现行命名表中将这个名字删除,换以新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