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

时间:2016-02-29    作者:qpxadmin

 
   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集体意识,就必须针对幼儿特点,注重启蒙性与系统性的统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系统灌输。幼儿集体意识的形成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的灌输,而这灌输又必须注意渐进性。当幼儿一踏进幼儿园,教师就应首先带着他们去认识周围环境(包括:教室、玩具、厨房等)。利用分组游戏,教给初步的集体概念,并讲清家里玩具与集体东西之间的区别,教育孩子们要珍惜爱护。可通过大家一起玩,边看图边给小朋友讲故事,一起做音乐游戏等,让幼儿体会集体生活的快乐,在玩乐中学习帮助别人,并以此为荣。

   (2)启发诱导。幼儿的思维方式具体形象,因此教师在进行集体意识教育时,就要把启发诱导作为经常性方法贯穿教育始终。老师发现春节过后幼儿手中都有一两样新型的玩具,就鼓励幼儿把家中最好的玩具带来。第二天,42名小朋友中只有十几名带来了自己的玩具。老师问没带玩具的原因,有的回答说:“我妈不让带来,怕小朋友弄坏,”有的说:“我家没有新玩具,”还有的是自己不想带来。

   针对上述情况,老师拿出王春春小朋友带来的“大飞机”问小朋友:“大家想不想当飞行员呀?”“想!”小朋友齐声回答。于是老师带着幼儿来到户外让他们分别当起了“飞行员”。在大家兴致正浓时,老师又问:“如果今天王春春小朋友也不带飞机来,大家当得成飞行员吗?”“当不成。”老师及时表扬了王春春等10多位小朋友的集体意识。第二天再开“玩具展览会”时,嘿!真是丰富极了,游戏棋、启蒙计算器、磁性小猫钓鱼、电子琴……琳琅满目。老师又结合生活经验逐件讲述了玩具特性、用途,趣味课上得很成功,孩子们也玩得很快乐,在这次互相协作的活动中,孩子们初步建立了友好相处意识。

   (3)善用鼓励。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种行为无论好坏,只要它产生后受到鼓励,那么这种行为就容易再现。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并进行鼓励和肯定。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