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所有的妈妈都不希望在夜晚听到宝宝的鼾声。那么,妈妈们在平时就要做好预防工作。
1、均衡宝宝膳食,10个月的宝宝要及时添加辅食,增加食物的多样性,合理喂养,防止因营养过剩而出现肥胖。
2、要帮助宝宝增强体质,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机率。比如多晒晒户外的阳光,呼吸新鲜空气;做做爬行小游戏,让宝宝身体结实起来。
3、帮助宝宝及时清理鼻涕等分泌物,保持鼻子相对通畅。
4、在睡觉的时候尽量让宝宝侧睡。仰躺会增加打鼾的次数,最好采取侧睡。因为仰睡时,舌头容易滑到后方,阻塞住喉咙。另外,还要注意宝宝的枕头不要太低,这样易使下颚向上抬,造成以口呼吸,导致打鼾。
5、训练宝宝经常深呼吸和微笑。深呼吸可以使鼻道保持畅通,能很好地减轻打鼾,经常微笑有助于伸展舌头肌肉,可减少打鼾。
6、常让宝宝在闲时唱唱歌。有研究表明,多唱歌能改善打鼾,因为唱歌能锻炼声带附近的肌肉,让松弛的肌肉变得更有弹性。
7、若呼噜症状较重时,要及时咨询医生,配合治疗。若腺样体肥大严重,也可选择手术治疗。
年幼的宝宝本身鼻道较狭窄,容易阻碍气流通过,一旦身体出现异常症状或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鼻子就容易通气不畅,宝宝熟睡后也就打起呼噜来了。实际上,宝宝打呼噜通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各位妈妈要注意分清哦:
生理性打呼噜:
1、哭闹次数频繁
宝宝容易哭闹是正常现象,但如果频繁哭闹,宝宝的咽喉部及鼻咽部粘膜容易充血、水肿,让呼吸道的变窄,另外,哭闹还会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加,不利于气体的流畅,进一步加重宝宝睡觉打呼噜的症状。
2、睡姿不正确
宝宝睡姿不当也会引起打呼噜现象,比如宝宝睡着后出现头部后仰,就容易导致呼吸不畅,进而引起打呼噜。
3、枕头高度不适
如果宝宝睡的枕头过高,会导致宝宝颈部过曲,增加呼吸道原有的生理弯度,进而导致呼吸不畅通。
病理性打呼噜:
1、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是鼻咽腔中的淋巴组织,宝宝鼻咽部的腺样体肥大也会引起打呼噜,不过,宝宝腺样体肥大是正常生理现象,如果因腺样体肥大而造成长期鼻塞或严重的打鼾,就是一种疾病了。
2、扁桃体肥大
如果宝宝反复感冒或患有过敏性鼻炎,就容易导致扁桃腺发炎而肥大,这类疾病也会引起宝宝睡觉打呼噜。
3、“小下巴症”
病症为宝宝因下巴过于狭窄,导致下颚骨往内缩,压迫到上呼吸道,从而出现打呼噜现象。不过,这种病症一般在新生儿时期就容易被医生诊断出来。
4、发育异常
如果宝宝先天性鼻咽喉部结构的发育异常,造成上呼吸道狭窄,也会引起呼吸道气流不畅的现象。
5、身体肥胖
如果宝宝身体比较肥胖,口咽部的软组织就会脂肪增多、增厚,从而导致咽腔狭小,气体进出不畅,睡觉时出现打呼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