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的中医外用治疗方法,胆囊炎的中医内服治疗方法

时间:2020-06-12    作者:起跑线小编

胆囊炎的中医外用治疗方法

胆囊炎的中医外用治疗方法


  (1)穴位压敷:取中药樟脑、冰片、香附、乳香、没药、川芎、丁香、麝香(少许),研细后放入粘有白蜜的绿豆中 ,拌匀阴干密封备用。常用穴位:阳陵泉、胆囊、足三里、丘墟、太冲、中脘、胆俞、梁门、期门、日月等。每 次取穴3~5穴。操作方法:取药豆放在选定的穴位上,用白胶布或活血止痛膏剪成2cm×2cm的小块固定,然后用拇指按压,用力大小以病人产生酸胀感为度,每次按0.5小时,每日1~2小时。凡是胁痛、腹痛均可应用。


胁痛、腹痛均可用穴位压敷缓解疼痛


  (2)贴脐:①取川朴、大黄、黄芩各6g,山楂、麦芽、神曲各10g,柴胡、番泻叶各3g。共为细末,用凡士林膏调 和,团成莲子大团粒,放于4.5cm×4.5cm的橡胶布上,贴至脐中,周围固定;8~10小时取下,每日1次,洗净局 部即可。主治胆囊炎引起的腹胀、少食纳呆等症。

  ②取葱白、豆豉各5g,风化硝、车前草各10g,砂仁1.5g,田螺1个,冰片0.2g。先将冰片放于脐中,余药共捣如 泥,摊贴在纱布上覆盖脐部,并用纱布固定,每次敷贴30~60分钟。一般用药15~20分钟,可出现肠鸣矢气,腹胀随之而解,必要时可留置肛管内以利排气。

  (3)摩擦:取柴胡9g、黄芩9g、陈皮9g、砂仁3g、木香9g、大腹皮9g、焦山楂9g,用水煎汤后饮服,再将药渣装入 布袋内,摩擦胃脘和腹部。主要用于胁肋胀闷不舒,食少纳呆,大便不爽。

  (4)熨烫:取乌药10g、青皮10g、木香10g、干姜10g、茴香10g、青盐250g,将药放在锅内炒热,装入布袋里,将 药袋放在脘腹部,亦可上下推擦。每次10~20分钟,每日2次。袋内药可反复炒用。主治:腹冷痛或腹胀,大便清 稀。

  (5)矿泉浴:取单纯性温泉、食盐泉、硫酸盐泉、重碳酸钠泉、氡泉作矿水浴。每次30~60分钟,每日1次,1个月 为1疗程。主治各型慢性胆囊炎及胆石症。

胆囊炎的中医内服治疗方法

胆囊炎的中医内服治疗方法


  (1)消炎利胆茶(经验方)

  制备与服法: 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各30g,加水1000ml,煎去渣,加白糖适量,温服。每日3次,每次250ml。

  方义与功效:玉米须甘平,能利尿利胆,清热消炎;蒲公英甘苦性平,能健胃利胆,抗菌消炎;茵陈甘苦微寒, 有扩张胆管利胆清热及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此茶对胆囊炎、胆结石发热疼痛期,有显著疗效。但必须大量用。

  宜忌:此方对急性黄疸型肝炎亦宜。

  (2)金钱败酱茵陈茶(经验方)

  制备与服法:金钱草、败酱草、茵陈各30g,煎汁1000ml,加白糖适量温服代茶。

  方义与功效:金钱草甘咸微寒,入肝、胆、肾、膀胱诸经,功能利胆排石,清热解毒;败酱草辛苦微寒,能清热 解毒化瘀消炎,配茵陈消炎利胆。此茶有排石利胆消炎作用,经临床多次验证,效果良好。

  宜忌:须多服方见疗效,慢性胆囊炎患者,可经常用之。

  (3)胆汁黄瓜藤饮(经验方)

  制备与服法:藤100g,洗净煎水100ml,新鲜鸡胆1个,取汁冲服。

  方义与功效:黄瓜藤味苦性寒,能消炎抑菌;鸡胆汁苦寒有清热利胆、杀菌消炎之功效。此方对胆囊炎、胆石症 有很好疗效。

  宜忌:此方大寒,对素有虚寒证患者不宜。

  (4)消石散( 《金匮》硝石矾石散加味)

  制备与服法:郁金粉20g,白矾粉15g,火硝粉30g,滑石粉60g,甘草粉10g,研细,混合,每服10g,大麦粥汁送 下,每日3次。

  方义与功效:郁金味辛苦性寒,入肝、胆、心、肺诸经,辛开苦降,芳香透达,能行气去瘀,清心解郁,用治胆 结石取其利胆之功;白矾酸寒入胆,能清胆经之热,有消瘀化浊之功,对阻塞性黄疸有效;滑石甘寒,能利水渗 湿清热消炎;硝石辛苦咸,大温,入三焦、胃与大肠,能破坚积,荡宿垢,逐瘀通滞,虽其性大温,但能治疗火 郁之疾,即《内经》“火郁以发之”的用意,故与大队寒药为伍,可减其大温;甘草、麦粥以调和其药性,所以 绝对安全。

  宜忌:此方对因胆囊炎、胆石症而发热者甚有效。


    内容导航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