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治指南,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时间:2020-06-12    作者:起跑线小编

手足口病防治指南

手足口病防治指南

往往小孩子不注意卫生是非常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关顾”,其中要以手足口病最为常见了,那么家长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怎么做好预防措施才能让孩子免受疾病困扰呢,手足口病防治指南来告诉你!

对于手足口病,了解症状,才能及早预防:

1、目前手足口病还没有预防疫苗。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平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2、在疾病高发期,家长应加强孩子的营养,增强抵抗力。

3、督促孩子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和不净食物的习惯。

4、家长还应将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

5、尽量避免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以防孩子与患儿亲密接触。

6、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因过度疲劳降低抵抗力。

如果患病,应该这样护理:

1、宝宝患病后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一般需隔离2周。

2、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患儿的粪便需经含氯的消毒剂消毒2小时后倾倒。

3、患儿居室内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居室内应避免人员过多,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继发感染。

4、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手足口病容易传染,病菌主要通过口腔进入肠道,传染媒介可以是食物、水、唾液、空气、脏手、玩具等。了解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有助于家长及时发现,及时带孩子去治疗。

1、手足口的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在潜伏期很多抵抗力好的宝宝并不会发病,能够通过自身的免疫力抵抗过去。而有些宝宝抵抗力差,开始多有发热表现,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病宝宝在发热1-2天后可在口腔粘膜、唇、手掌、足底、臀部等处出现红色小丘疹,进而发展成为小水泡。小水泡破溃后容易造成病患部位的溃疡,患儿会有疼痛哭闹的症状。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3、在确定宝宝患了手足口病后尽量不要让宝宝接触其他小朋友以免造成其他宝宝的感染,从而引起地区性流行。更不要惊慌失措,需要家长按照正确的方法给宝宝进行护理。一般很快就能痊愈而且不会造成其他伤害和后遗症。



    内容导航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