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耳炎是什么,小儿中耳炎的症状

时间:2020-06-12    作者:起跑线小编

小儿中耳炎是什么

小儿中耳炎是什么

细菌感染容易让宝宝患上小儿中耳炎。与成人相比,宝宝的咽鼓管位置呈水平状,且较宽、直、短,故宝宝患上呼吸道感染时,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及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小儿中耳炎。小儿中耳炎发病率高,而其中70%-80%是由感冒引起的。患小儿中耳炎的宝宝还常伴有发热、畏寒、呕吐及腹泻等症状。

65%的宝宝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至少会受到一次耳炎或其他听觉器官疾病的侵扰。如果染病宝宝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导致失聪甚至危及生命。另外,宝宝反复患急性小儿中耳炎,还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系,最好去正规的耳鼻咽喉科室确诊。一般来说,宝宝小儿中耳炎在感染完全控制、炎症完全消退后,穿孔的鼓膜可以自然愈合。即使有的不能自然愈合,也可以通过手术进行修补。

如果孩子有不肯吃奶、夜间啼哭、磨擦单侧耳朵、部分听力丧失或耳朵出现排泄物等症状,就应该考虑是否为小儿小儿中耳炎。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耳内渗出的积液如果留存达3个月患儿就可能丧失部分听力。因此,不论是急、慢性小儿中耳炎,家长都应带宝宝积极治疗,不可拖延。

感冒也容易引起小儿中耳炎。感冒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以鼻、咽部发炎为主,表现出鼻塞、流清涕、咽痛、发热等症状。从耳朵的解剖结构来看,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外耳形似喇叭,起传导和收集声音的作用,中耳和外耳以鼓膜相隔,它包括咽鼓管、鼓室、听小骨等,其中的咽鼓管具有平衡中耳腔压力、阻止鼻咽部分泌物和病菌进入中耳、清除中耳腔分泌物的作用。由于炎症作用可使咽鼓管的正常功能减弱或丧失,使感冒时储留于鼻咽部的大量病菌进入中耳腔,导致小儿中耳炎症的发生。


小儿中耳炎的症状

小儿中耳炎的症状

小儿小儿中耳炎发病率较高,在儿童耳部疾病中占首位,主要集中在学龄前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表达能力不强,自己到底哪里不舒服,一般说不清楚,家长很容易忽视孩子的疾病,延误病情。

小儿中耳炎是宝宝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宝宝常会感觉到耳朵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就会加剧。较大的宝宝会说耳痛,但婴幼儿由于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常表现为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等。由于吸吮和吞咽时耳痛会加剧,所以患小儿中耳炎的宝宝往往不肯吃奶。

    内容导航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