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宝宝腹泻时带有血丝的情况,有些妈妈也会发现当宝宝没有腹泻时也会出现大便中带血丝的状况,那么这又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原因1:母乳喂养期间妈妈的乳头有出血现象
如果宝宝尚处在母乳喂养阶段,如果妈妈的乳头护理不到位,就很容易发生皲裂、破溃等现象,若宝宝在吃母乳时吞咽了妈妈乳头破溃处的血液,就可能会使大便带有少许粉色或红色物质,大便检测查不到红细胞,却能查出潜血。这种情况孩子通常进食正常,生长正常,妈妈不必紧张。
原因2:补铁的食物或制剂
在给宝宝补铁期间,很容易会在宝宝的大便中发现“血丝”。其实这并不是血丝,而是未能被吸收的铁制剂。也就是说,如果宝宝服用了含铁的多种维生素制剂或补铁的药物,其中的铁不可能全部被吸收,会有少量经肠道排出。这时大便中可能含有黑褐色点状物,大便潜血会呈现阳性。这种情况与孩子肠道发育或疾病无关,只要孩子生长正常,就不必担忧。
原因3:胃肠道黏膜受损
当宝宝的胃肠道黏膜受损时,也会发生大便中带有红色物质的现象,而此时大便检测潜血呈阳性,其中以小肠黏膜受损最为常见。
造成肠道黏膜受损的原因,有药物伤害、异物伤害以及某种食物不耐受等。对小宝宝来说,对某种食物的不耐受反应是最常见的原因,其中牛奶是最普遍的“元凶”。肠道不能耐受某种食物,使小肠黏膜受到损伤,血液进入肠腔,由于这些血液在肠道存留一段时间才会随大便排出,此间会被肠液破坏,因此大便检测只能查到便潜血,并没有红细胞。但是,这种小肠损伤在不改变饮食的情况下会持续存在,造成孩子生长发育迟缓。
原因4:肛裂
由肛裂所致的血便,会在宝宝的大便中看到鲜血,并且血液是附着于大便表面的,通过检查可发现有红细胞。这种情况造成宝宝大便带血丝,宝宝多半会出现哭闹、排便费劲的情况,但大便不一定干结。因为婴儿肛门括约肌发育不够成熟,收缩和舒展调解不够完善,经常出现排便过程造成的小裂口,导致大便带有少量鲜血。这时在肛门处涂上少许含有抗生素的软膏,很快就会好转。
原因5:化学制剂对肠道造成损伤
为了宝宝的健康,不少爸爸妈妈都十分注重宝宝用品的消毒工作,而事实上,这种做法若不慎重,反而会使宝宝受到化学消毒制剂的威胁,让宝宝接触这些物质的机会增多。长此以往,慢性消毒剂食入成了损伤肠道的元凶。爸爸妈妈改用清水擦洗代替消毒纸巾,孩子的大便不久就会恢复正常。
哎呦喂,急死人了,宝宝的大便居然又粘液,怎么破?宝宝在出生不久就会大便,这个时候,新手爸妈都会或多或少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孕育囧事,比如擦屁股,换纸尿布等等,还真的应了那句老话,一把屎一把尿带大的娃啊!新手爸妈没有育儿经验,有些时候会发现自己的宝宝大便有粘液,各种着急啊,那么宝宝大便有粘液怎么回事呢?就让万能的妈网百科来给大家科普这方面的知识。
【消化道疾病引起】消化道疾病是宝宝便血最常见原因,包括食管异物、溃疡病、急性胃炎、肠套叠、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肠息肉、肛裂等,都有可能引起宝宝便血。如果大便中带有鲜红的血丝,可能是由直肠息肉、结肠息肉和肛门裂所致,应做进一步的检查。如果大便除有血液外,还含有大量的粘液而粪质较少,病儿伴有阵发性腹痛的症状,要考虑是不是肠套叠。如果大便带有脓血并有腥臭味,要考虑是不是痢疾。
【感染疾病引起】全身感染性疾病,比如败血症、伤寒等,也会让宝宝的大便出现粘液血丝。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新生儿吞入母亲产道血,或者在妈妈乳头破裂出血的情况下吸食了乳汁,这些情况宝宝都会出现便血。
【血液疾病引起】血液疾病也会引起宝宝便血,如新生儿出血症、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过敏性紫癜等都会引起宝宝大便有粘液血丝的情况。如果婴幼儿出生起一直排灰白色便,从没有黄色便,而小便呈黄色时,很可能为先天性胆道梗阻所致。婴幼儿肠道感染时,大便次数多,稀便或水样便,便臭带粘液,多出现呕吐、厌食、发热甚至脱水,均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