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患有眼疾怎么办,如何预防婴幼儿患上眼疾

时间:2020-06-04    作者:起跑线小编

婴幼儿患有眼疾怎么办

婴幼儿患有眼疾怎么办

眼睛是否健康常常会关系到宝宝一生的幸福,但是新妈妈一旦发现婴幼儿患有眼疾,应当立即就医,切勿拖延。下面,妈网百科将带大家了解一下婴幼儿患有眼疾后,眼科医生给予的应对治疗方案。

1、新生儿泪囊炎。

新生儿泪囊炎是小儿流泪最常见的原因,患这种病的孩子出生之后即出现流泪症状,数天之后可见流泪的同时,内眼角还有黏黏的黄白色脓液流出,早上起床时眼睛有很多眼屎,一般是单眼发病。

据医生解答,治疗新生儿泪囊炎主要是按摩大眼角稍偏下部皮肤(泪囊区)促使鼻泪管下口开放,配合抗菌素眼液(如妥布霉素眼液)点眼。随着孩子自身的发育,并经过按摩治疗,大多数新生儿泪囊炎患儿能痊愈。若上述治疗无效,年龄大于5个月者(也有的医生主张年龄大于7个月,甚至10个月),可采用泪道冲洗或探通,必要时可进行泪道置管治疗。

2、先天性眼睑内翻倒睫

下眼皮的上缘或上眼皮向眼球方向翻转(下眼皮内翻的多见),睫毛倒伏到眼球表面,刺激角膜(黑眼球的表层)和球结膜(白眼球的表层)引起流泪。这种情况也比较多见,一般两眼同时发病。这种孩子出现流泪症状的同时,多伴有眨眼增多,注意力不集中,老用手揉眼。

在医学上来说,如果睫毛倒伏不明显,刺激症状也不重,可以观察,定期医院眼科复查(一般3~6个月1次)就可以。如果6~7岁以后倒睫仍明显,刺激症状仍较重,或者虽然年龄不到6~7岁,眼睛流泪、充血发红症状很重,角膜表面已有白色斑,则可需要做睑内翻矫正手术治疗。手术比较简单,多数情况不需做皮肤切口,只需缝线缝合法就能矫正。极少数患儿则需要做皮肤切口才能完全矫正。

3、新生儿脓漏眼

这是一种由淋球菌感染引起的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医学上又叫做“淋球菌性结膜炎”。这种疾病在解放前较多见,但近几年来,随着各种性病的“死灰复燃”,这种病人也逐渐增多,有卷土重来的趋势,值得警惕。

专家说法,因为这种病主要是由于出生时被患有淋球菌性阴道炎的母体的阴道分泌物污染所致,所以治疗主要是抗淋球菌治疗。目前,治疗上一般采用3%硼酸水或1:10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眼睛,除去脓性分泌物。眼睛局部频繁滴5000~10000单位/ml的青霉素液、0.3%氧氟沙星眼液(急性期可30分钟1次),氧氟沙星眼膏或红霉素眼膏涂眼。全身用药以每天每公斤体重10万单青霉素静脉滴注或分4次肌肉注射,共用药7天。

4、先天性青光眼

这种眼病较因为早期自觉症状较轻,仅有轻微怕光、流泪,一般难以引起父母的注意,还往往误以为“水汪汪的大眼睛”而盲目高兴。殊不知,这种“大眼睛”是病态表现。

根据医生说法,治疗先天性青光眼,药物可选择β受体阻滞剂就有美开朗、贝特舒、贝他根;拉坦前列腺素(适利达),碳酸酐酶阻滞剂的眼液有派立明等。激光治疗主要是激光小梁成形术,主要适用于已经使用了较大剂量的药物治疗,仍不能控制眼压或视功能继续恶化者。手术治疗包括小梁切开术,房角切开术,小梁切除术,房水引流器植入术,睫状体破坏手术等。

如何预防婴幼儿患上眼疾

如何预防婴幼儿患上眼疾

为人父母都希望宝宝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大眼睛。可眼睛是十分敏感的器官,极易受到各种侵害,如温度、强光、尘土、细菌以及异物等。所以宝宝眼睛护理很重要!接下来,妈网百科将为大家详细讲解如何预防婴幼儿患上眼疾。

1、讲究眼部卫生

平时注意宝宝眼部卫生,防止感染性疾病。宝宝要有自己的专用脸盆和毛巾,每次洗脸时应先洗眼睛。宝宝毛巾洗后要放在太阳下晒干,不要随意用他人的毛巾或手帕来擦宝宝的眼睛。宝宝的手也要经常保持清洁。当眼睛有分泌物时,妈妈可以用消毒棉签为宝宝擦拭眼睛。

2、少接触显示器

宝宝最好不要看电视。电视开着时,显像管会发出一定量的X线,尤其是彩电,宝宝对X线特别敏感,如果大人抱着宝宝看电视,会使宝宝吸收过多的X线,严重时宝宝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白细胞减少、发育迟缓等现象。

3、正确喂养姿势

喂奶时最好不要长期躺着或一个姿势喂奶,因为长期固定一个位置喂奶,宝宝往往窥视固定的灯光,容易造成斜视。所以喂奶时妈妈可以经常换动姿势,让宝宝运动眼球。

4、减少噪音

噪音能使宝宝对光亮度的敏感性降低,还能使视力清晰度的稳定性下降。因此,在宝宝居室里要注意环境的安静,不要摆放高噪音的家用电器,看电视或听歌曲时,不要把声音放得太大。

5、色彩训练

多给宝宝看色彩鲜明如黄、红色的玩具,可以经常调换颜色;多到外界看大自然的风光,也有助于提高宝宝的视力。另外,用玩具逗宝宝,也不要把玩具放在离眼睛太近的地方,否则会影响宝宝的视力发育。

    内容导航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