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是什么症状,慢性腹泻怎样治

时间:2020-06-04    作者:起跑线小编

慢性腹泻是什么症状

【导读】腹泻,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拉肚子”。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过拉肚子的经历,婴幼儿由于肠胃比较娇嫩,腹泻更是比较常见。根据病程长短,腹泻又有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之分。什么是慢性腹泻呢?慢性腹泻是什么症状?下边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慢性腹泻是什么症状

腹泻对人们来说司空见惯,以致于很多人有这样的认识,认为慢性腹泻就是拉肚子,上厕所的次数增多,其实慢性腹泻除了拉肚子之外,还有其他症状。下边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慢性腹泻的症状吧。

1、慢性腹泻具有腹泻的特征,具体表现就是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比较稀,甚至可能会出现粘冻、脓血等情形。

2、慢性腹泻病程比较长,一般腹泻持续两个月以上才称之为慢性腹泻。

3、慢性腹泻常年都可能发生,但是在夏季和秋季发病率更高。

4、如果慢性腹泻是由小肠病变引起的,可能会出现腹部不适,一般不适部位在脐周附近,吃饭后或者大便前不适感会更加强烈,大便量会比较多,颜色较浅。

5、如果是结肠病变引起的慢性腹泻,也会出现腹部不舒服的症状,但是不适感在肚子两侧或者下腹部,这种不适感在便后会有所缓解。这种慢性腹泻排便次数比较多,每次排便比较急但是量较少,有时候便里边可能还会有血和粘液。

什么是慢性腹泻

腹泻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病,很多人都有腹泻经历。但是提到慢性腹泻,多数人还是一脸茫然。究竟什么是慢性腹泻呢?

正常的情况下,人的大便是有形的固体状态,一天1-2次。腹泻就是俗称的拉肚子,是针对正常大便的反面说法。腹泻的时候大便的性状发生了变化,便便呈稀溏样,大便次数也明显增多,甚至可能会伴随有肚子疼的情况发生。如果腹泻持续时间一个月以上,就称为慢性腹泻。另外腹泻持续一段时间,中途又间歇性的好一些,2到4周又复发,这种腹泻也称为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一般是肠功能紊乱引起的,是功能性腹泻。结肠过敏、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都属于此类。慢性腹泻临床表现主要是肚子疼,肚子胀气,排气或排便后疼痛感减弱或消失,排便次数多,稀溏样便和硬便可能交替出现。慢性腹泻的病程一般都比较长,甚至会绵延反复数月乃至数年不愈。

慢性腹泻的分类

了解了什么是慢性腹泻后,我们对慢性腹泻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边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慢性腹泻的分类。

临床上,根据病因慢性腹泻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胃原性腹泻。顾名思义,胃原性腹泻就是指胃部疾病引起的腹泻。胃酸过少或者胃酸缺乏、胃酸过多、胆汁反流等胃部疾病都可能会导致腹泻。

2、肠原性腹泻。肠道疾病引起的慢性腹泻称之为肠原性腹泻。常见的肠原性腹泻有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种。克隆病、肠道菌群失调、肿瘤、食物过敏等引起的腹泻都属于肠原性腹泻。

3、内分泌失常性腹泻。某些疾病,比如甲亢肾上腺功能减退等都可能会导致慢性腹泻,这类腹泻与内分泌失常有关,所以称之为内分泌失常性腹泻。

4、功能性腹泻。功能性腹泻一般没有感染任何细菌或病毒。婴儿慢性腹泻很多是由于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引起的,一般都属于此类。

慢性腹泻的原因

慢性腹泻病程比较长,病因比较复杂,人们固有的观念认为拉肚子就是肠道疾病引起的,其实不然。很多因素都可能会导致慢性腹泻的出现。下边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慢性腹泻的原因。

1、肠道疾病。小肠病变、大肠病变、结肠炎等肠道疾病都可能会导致慢性腹泻。这也是多数慢性腹泻的常见病因。

2、胃部疾病。胃炎、胃酸过多或过少、胃癌等胃部疾病也可能会引发慢性腹泻。

3、肝、胆、胰腺疾病。肝癌、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疾病,可能会使肠粘膜受到刺激,引发慢性腹泻。

4、全身性疾病。有一些全身性疾病,比如糖尿病、甲亢、尿毒症、红斑狼疮等,有很多并发症,并发症可能引起肠道问题,导致慢性腹泻。

小编提醒,虽然腹泻并不是严重的疾病,但是如果出现慢性腹泻的问题,千万不要大意,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认真的检查,配合医生及时找到病因,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慢性腹泻与急性腹泻有什么区别

腹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不分地域不分年龄不分性别,每个人都有可能会腹泻。腹泻有慢性腹泻和急性腹泻之分。那么,慢性腹泻与急性腹泻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慢性腹泻与急性腹泻最主要的区别在病程上。慢性腹泻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一般可能会持续腹泻一个月以上,或者会间歇性好转然后又复发。而普通腹泻发病比较急,多因为感染细菌或病毒而引起,治疗后腹泻症状会很快消失 。

其次,急性腹泻因为发病比较急,身体可能被感染,所以常常可能会出现发热的情况。急性腹泻的时候,病人的不适感相对慢性腹泻来说可能会更加强烈,急性腹泻伴发热的病人,可能杀灭细菌或病毒后才会退烧。

最后,慢性腹泻可能是由急性腹泻引起,也可能从刚开始就呈慢性症状。急性腹泻如果不及时查明原因彻底根治,时间长了可能会变成慢性腹泻。所以如果出现急性腹泻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彻底根治。

慢性腹泻怎样治

【导读】慢性腹泻不仅会影响到婴幼儿的近期健康,从长远来看,更是会对幼儿的健康造成深远的影响。宝宝如果患上慢性腹泻,必须认真分析找出导致孩子慢性腹泻的危险因素,针对相应的病因展开治疗。那么宝宝慢性腹泻怎样治?怎样判断宝宝是慢性腹泻呢? 慢性腹泻怎样治

大部分情况下,孩子的腹泻痊愈的时间为两周内,但是在腹泻的宝宝中约有20%的患儿即使经过治疗也难以获得康复,只要患儿腹泻的病情持续时间超过4周,即为慢性腹泻。慢性腹泻容易导致孩子营养不良,严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让我慢性腹泻怎样治呢?

在治疗慢性腹泻之前,必须找到导致孩子慢性腹泻的发病因素,才能得以正确治疗。饮食疗法是治疗慢性腹泻的重要方法,注重患儿的饮食,为患儿补充营养物质,帮助慢性腹泻患儿改善营养不良的状况。一般来说,宝宝月龄如果未超过六个月,仍应继续坚持母乳喂养,六个月以上的宝宝,除了坚持母乳之外辅食的营养搭配也不可忽视。患儿的辅食,应注重多样化,以保证营养全面、丰富,食物热量不可过高也不可太过西式,含糖量高的饮料及食物不建议给患儿食用,进餐时应注意少量多餐。

慢性腹泻患儿应注意维生素a、b以及微量元素的补充,由于慢性患儿容易出现脱水等情况,所以家中应常备体补盐液以便在患儿脱水时使用,宝宝如果脱水严重,应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幼儿慢性腹泻,在药物的使用上,应根据大便化验结果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否则,宝宝的慢性腹泻更加难以治愈,且会加重症状。

在腹泻时可给宝宝服用物理性止泻药物,并注意益生菌的补充。

慢性腹泻的症状

腹泻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肠道疾病,它可分为急性腹泻,慢性腹泻两种情况。相信很多家长都对慢性腹泻了解甚少,孩子的腹泻长期迁延孩子排便频率并不像经常见到的急性腹泻一样明显增多,但总排片量却有所增加,很多家长都对这种现象比较困惑,孩子的这种情况到底是不是腹泻呢?

慢性腹泻的症状表现为,孩子大便次数有所增多,但不像急性腹泻一样大便频率急剧增高。宝宝排出大便性状较稀,无法成形,有时可看到粪便中,伴有粘液、血迹。

如果孩子的慢性腹泻是因小肠病变导致,这类患儿多数会有其中的不适感,餐后不适感尤其明显,排便次数时多时少,大便颜色较浅,每次的排便量都偏多;如果慢性腹泻是由结肠病引发,患儿的腹部同样会出现明显不适,但这种不适感在排便后,会有所缓解,排便快且多,但是排便量少,常见大便中带有血迹和粘液。

另外,慢性腹泻还会导致患儿出现发热,消瘦,腹部包块等症状,总体来说,不同的病因会让慢性腹泻出现不同的症状,所以在给孩子进行治疗时,应加以区分鉴别。

慢性腹泻的病因

很多孩子的慢性腹泻久治不愈,除了治疗方法不恰当之外,很多家长由于心急,还可能会给孩子误用各种抗菌药物,导致病情恶性循环。那么幼儿为什么会出现慢性腹泻这种情况呢?

1、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会带来很多严重的问题,这类宝宝如果肠上皮细胞受损,因为机体没有充足的营养供应及修复速度会非常缓慢,让孩子出现长期腹泻的现象;另外,营养不良的孩子肠道更容易过敏,过敏是肠粘膜受损的重要因素,而肠黏膜是肠道主要的保护屏障,缺乏屏障的保护,孩子就容易出现慢性腹泻。

2、喂养不合理

慢性腹泻的患儿多在18月龄内,这其中约有40%的宝宝是因为食物过敏所导致的慢性腹泻,比如牛奶以及其它食物中的易过敏成分,对于一些胃肠道敏感的宝宝来说,进食后慢性腹泻很容易发生。

3、免疫功能受损

免疫功能受损的情况也容易出现在严重营养不良的宝宝身上,这类宝宝就比较容易发生慢性腹泻。另外病毒感染也会影响孩子的免疫系统,比如麻疹病毒等。

4、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菌群失调会降低宝宝强大的免疫力,一般来说,新生儿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尚未形成,会导致宝宝出现慢性腹泻的情况。还有就是滥用广谱抗生素,也会使孩子的肠道菌群受到破坏,增加肠道的感染几率,引发慢性腹泻。

5、感染因素

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等一些因素会导致孩子肠道感染的出现,可引发慢性腹泻。因为宝宝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一些感染性疾病,也可以发腹泻的出现,这时如果治疗不当,病情得以迁延,可引发孩子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多久才好

一般来说,孩子腹泻的情况如果断断续续持续了四周就可判定为慢性腹泻,导致孩子慢性腹泻的病因相对复杂,所以在治疗上必须明确病因,才能从源头上遏制该病。那慢性腹泻多久才能好呢?

宝宝慢性腹泻多久能好并没有确切的答案,因为慢性腹泻是一种病程较长的疾病,且每个患儿的病因并不统一。通常来讲,即使是轻度的慢性腹泻,也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有所好转,轻度腹泻的治疗周期通常为3到6个月。

如果宝宝存在小肠吸收不良等一些情况,治疗周期则会更长,经常会超过六个月以上。如果宝宝的肠道存在炎症性疾病,治疗的过程甚至可长达几年。

不过大多数患儿的问题,多集中于肠道吸收不良。这时候只要对孩子的饮食加以控制,做好肠道黏膜的修复治疗工作,宝宝的慢性腹泻,可在2到3个月时明显好转,当然在这之中治疗方法的正确性,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病情好转的时间。总之,小儿慢性腹泻的治疗切不可心急,要做好陪宝宝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

慢性腹泻怎么调理

宝宝的慢性腹泻会让很多家长十分焦虑,有很多家长都心知肚明,孩子的健康会被这种慢性疾病悄无声息的侵蚀。当家长在发现宝宝存在慢性腹泻这种情况后会带宝宝积极治疗,但是在治疗之余,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怎样护理患儿,怎样帮助宝宝调理呢?

一、调整饮食

1、前面我们已经讲过,慢性腹泻的患儿如果月龄未超过六个月,仍应继续坚持母乳喂养,但一样要注意少量多餐,不可以先把宝宝喂得过饱,宝宝如果没有出现呕吐的症状,不应给宝宝禁食。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辅食的种类不宜变动过快,宝宝所饮用的奶制品应易于消化,推荐给宝宝饮用酸奶和脱脂奶,对慢性腹泻的治疗可起到一定作用。

2、已经添加辅食的慢性腹泻患儿,在患病期间切忌食用生冷刺激性食物,比如凉白开,凉牛奶,各种冷的瓜果都不宜给孩子食用;另外还有避免一些容易导致孩子腹胀食物的摄入,比如豆制品、一次性饮用过多牛奶等等;粗纤维食物会加重宝宝腹泻,所以芹菜、粗粮等这类食物在孩子患病期间也应少吃。

3、脂肪含量较高,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如果摄入过多,容易让孩子腹泻不止,这其中高脂食物在孩子患病期间最好禁食,高蛋白食物则尽量少吃。

二、其它

宝宝慢性腹泻,长期发作很容易导致幼儿红屁股、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的发生,所以宝宝在每次排便后应注意及时将宝宝的肛门清理干净,注意避免反复擦拭,应在便后使用温水清洗;家长应细心观察宝宝每天的大便次数性状,以及尿液的颜色、尿量等变化,通过观察宝宝的大小便变化,可得知宝宝慢性腹泻是在好转还是在恶化,若症状持续未好转甚至恶化必须尽快就医。

    内容导航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