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 要警惕孩子患手足口病

时间:2016-12-31    作者:起跑线小编

  今年手足口病发病人数比去年少了一半,但危重型患儿明显增多。因为青岛今年夏季高温来得较晚,手足口病发病高峰延迟了一个月。

夏秋之交要警惕孩子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发病也有大小年之分,今年发病数比去年低了一半。”妇儿医院感染科主任佟建宁说,今年医院已接诊手足口病患儿2300余例。虽然发病比去年明显下降,但今年的危重型患儿明显增多,截至目前,妇儿医院已经接诊300余例手足口病重症患儿,40余例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

  据了解,今年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增多,与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流行有关,根据疾控部门的统计,今年的手足口病患儿中,75%感染的就是EV71病毒。今年手足口病患儿长疱疹的情况不如往年典型,给医生的诊断增加了难度,接诊中还发现有的患儿在耳廓周围生出了疱疹,这需要家长对孩子身上的细微变化多加注意。

  5月大男婴染手足口病 致脑炎昏睡险丧命

  “有一个危重手足口病的孩子已经出现脑干脑炎,需要马上抢救!”近日,市妇儿医院感染科接诊了一名5个月大的男婴,经过检查确诊是手足口病,但他的症状非常严重,因此感染科的医生立即联系医院重症监护室实施对接,救助这名男婴。妇儿医院重症监护室副主任李晶接到电话后,立即组织医护人员实施急救。很快,5个月大的男婴小明被医护人员推到重症监护室,实施抢救。

  经过5天的急救,患上手足口病的5个月大男婴小明(化名)脱离危险,转危为安。

  市妇儿医院专家表示,近段时间,随着气温的回升,手足口病患儿门诊量和住院患儿不断增加,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危重患儿也随之增多。手足口病普通型患儿仅需对症处理就可康复,但危重型患儿可出现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危及生命,或者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球麻痹,瘫痪,颅神经受损等,可致死或致残,部分患儿病情发展变化极快,数小时导致脑干损害或者肺出血等而死亡,无经验家长或者医护人员容易忽视。

夏秋之交要警惕孩子患手足口病

  打点滴时全身抽筋 3岁男童疑似手足口病致死

  从13日下午到医院就诊,至14日晚上8时许,潮州籍3岁男童张某泽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医院初步判断是疑似手足口病致死病例。据了解,在7月30日,我市发生了今年首例疑似手足口病死亡病例。

  昨日傍晚,市人民医院发布新闻通稿称,8月13日下午,患儿因发现皮疹及有手足口病接触史到该院儿科门诊就诊,当时医生以皮诊查因:手足口病?给予抗病毒补液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儿突然发生抽搐、心跳呼吸停止,该院已反复组织全院会诊抢救及请外院相关专家会诊指导治疗,经积极抢救无效于8月14日20时55分宣告患儿临床死亡。

  夏秋之交 家长更要警惕孩子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特别4岁以下的宝宝容易得这种病。夏秋之交都有发病,9月是高峰期,宝宝患了手足口病,又是咳嗽又流口水,还不爱吃东西,嗓子里还有一些小水泡。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会有神经系统症状,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和皮肤继发感染,但极少有后遗症。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环境卫生差、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可诱导病发,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肺水肿、脑炎等,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可治愈。少数患者会出现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危及生命。

    内容导航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