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必备常识:热敷和冷敷
时间:2016-02-27
作者:qpxadmin
什么情况下要热敷,什么情况下要冷敷?下面就一一为父母们介绍一下。
热敷能促进病儿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因而能促进早期炎症消散,可使晚期炎症局限化;能使肌肉松弛,可解除因肌肉、肌腱和韧带痉挛、紧张而引起的疼痛;还可刺激神经末梢引起反射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以减轻深部组织充血。常用的热敷方法有热水袋敷、湿热敷和热水坐浴等。这里主要介绍前两种方法:
热水袋敷:将70度左右的热水灌入热水袋,用布套或毛巾包好,敷于患处,每天三至五次,每次15-30分钟。在热敷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反应,对急腹症、急性阑尾炎、面部或口腔的化脓性感染、各种出血以及关节急性扭伤等均不宜热敷。
湿热敷:用于腰腿疼、落枕、腹部受凉、肠胀气、搓伤、扭伤等。先准备一盆热水、两块毛巾、少许凡士林。(1)在肿的地方先薄薄地涂上一层凡士林油,上面盖一块干布。(2)将两块毛巾浸在热水盆中,取出一块拧干。放在于布上,不要太热,避免烫伤。(3)每隔2-3分钟换一次毛巾,每次热敷10-15分钟;每天可做2-3次。
冷敷是物理性的温度刺激,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血管充血。有退热、消炎、凉血、止血、消肿、止痛安神等作用。方法是:把毛巾或纱布在冷水或冰水中浸湿,拧干后敷在患处额头、腋下、腹股沟等处,用两块湿布交替使用。
冰袋法:将冰敲碎放入盆内用自来水冲去锐角或将冰水放入冰袋内约1/2或2/3处,然后放置在额部、枕部、腋部、腹股沟部,必须随时观察体温的变化和冷敷处的皮肤,以防冰伤。此法可用于超高热病儿。
另外,也可将扭伤的腕、膝、肘、踝等关节浸泡在冷水中。扭伤24小时以内每3-4小时1次,每次20-30分钟,烫伤的局部在未起泡时,也可用同样的方法浸泡。
冷敷适应于高热病孩和局部炎症、疼痛、关节扭伤以及局部未起泡的烫伤。对于急性扭伤,48小时后应根据情况将冷敷改为热敷。局部血液循环不好、慢性炎症的人不宜作冷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