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严格遵守固定疗程
小雨在敷完第一贴、尝过敷贴过程中的“灼热”后,任由妈妈怎么哄,也不要去医院敷第二贴。当然,很少有小朋友是喜欢去医院的。妈妈没了辙,想想自己工作忙,每回还得顶着大太阳带孩子去医院敷贴也挺麻烦,也就应了他的请求。
贴了头一贴,忘记或者放弃贴第二贴,或者第一年贴完全部疗程后,见效果不错,第二年就不继续敷贴的例子有很多。殊不知,中医疗法贵在坚持,效果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
有的家长担心贴敷的时候医院人太多,天气炎热,或者暑假要旅游,不能按时到医院来,我们根据这情况准备了贴敷药物,配有穴位指示图,并派专人指导,让家长带回药物自己贴。
教授强调,儿童敷贴最好能严格遵守固定疗程,连续治疗3年。冬病夏治中的贴“三伏贴”通常分为头伏、中伏、末伏三个疗程,每个疗程为10天,每一伏的第1天是最佳敷贴时机,阳气最旺,药力更易直达脏腑而发挥作用,取得良效。
今年三伏是40天,所以需要贴4次。到冬天冬至时还有“三九贴”,联合使用可加强疗效。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保持药效的发挥,经络能处于持续兴奋应激的状态,对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惯性,效果会更好。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敷三伏贴属于中医外治疗法,它和口服中药一样需要忌口,所以在敷贴的过程中,切忌不要给孩子吃生冷、辛辣的食物,以免影响效果。
今年“三伏贴”要贴4次
孩子如果因为生病错过了今年的三伏贴的第一付,还可以补救吗?张桂菊回答说,孩子因为生病错过初伏的敷贴时间,可以从中伏头天开始敷贴第一付,之后依次顺延10天就可以,同样贴4次,不会影响疗效。咦,今年“三伏贴”怎么贴4次呢?
今年三伏一共四十天,因此“三伏贴”需要贴4次。今年初伏是7月14日,头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所以今年需要贴4次,分别是7月14日,7月24日,8月3日,8月13日。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轮回,所以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四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五个庚日中伏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10天,有时是20天,而“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