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接触细菌有利增强免疫力
事实上,人们不可能总是生活在一个完全没有细菌的环境中,与其总是避免打照面,不如让自己的免疫力得到加强,不怕细菌的侵扰。
约翰理查就认为,我们在肮脏的环境中成长,因此我们需要一个能够抵抗“脏”东西的组织结构。抵抗方式之一是避免与携带病原体和传染疾病的东西接触,恶心呕吐的感觉会让人们本能地远离那些让人感觉不快的东西。第二种抵抗方式就是人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打击那些引起感染和过敏反应的有害病原体。
据王新利介绍,皮肤首先是我们的第一道防线,在没受伤时免疫力较强,皮肤黏膜、口腔黏膜等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当细菌经过破损的皮肤或通过了黏膜屏障进入体内后,还有淋巴细胞会起作用,它一旦断定某病毒或细菌不是体内原有的,而是外来的,就会把这些入侵者杀死。
不过,当第一次入侵体内的细菌或病毒没有被淋巴细胞识别时,它就会越过淋巴细胞侵害各个器官,人得病后症状就比较重,这就是为什么好多传染病刚一来时首批感染的病人病情比较重,随着病的蔓延,人们普遍有了一些免疫力,虽不足以把这个病毒或细菌杀死,但感染症状就相对比较轻了。
302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的肝病专家刘士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如果一辈子不接触细菌,就没有任何抗病能力,人需要接触自然,自然界也有很多有利因素,比如氧气,绿色植物,碳水化合物等,是有一些细菌和病毒混在灰尘中间、土壤里或物体表面,但不能因为怕这些东西而不去接触。
人的抗病能力就像防卫能力一样是逐渐养成的,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主动形成抗病能力的方式,就是打疫苗,被动方式就是去接触这些细菌和病毒,逐渐地认识它,自身就会形成对它的识别和抗病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