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说:小儿哮喘的常规治疗方法(2)

时间:2016-12-28    作者:起跑线小编

小儿哮喘的常规治疗方法

  长期吸入激素会不会有不良反应?

  一说起激素,大家谈虎色变,觉得有很多的副作用。的确,长期全身应用后会出现向心性肥胖、满月脸、血糖升高、高血压、骨质疏松甚至股骨头坏死等。但上面说的副作用是指全身应用激素(口服或静脉),现在我们推荐的哮喘治疗一线治疗实际上是吸入激素。吸入激素的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特点和全身激素不一样,吸入激素的吸收比例非常低,我们把这种激素叫做局部激素,局部激素生物利用率特别低,通常我们吸入给药的剂量单位是微克,而口服激素的剂量是毫克,1毫克等于1000微克,所以用的剂量非常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换算,吸一口经过特殊加工的激素,这一口的重量约是小米粒的1/200,所以吸入的激素是很少量的,也因此大大降低了副作用。

  其次,通过吸入的方法给药,药物随气流进入下呼吸道,主要在气道粘膜直接起作用,通过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量是非常微小的;部分药物虽然会沉积在口咽部,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但大多又随即被肝脏灭活,因此真正参与机体代谢的剂量是很少的,不会带来明显的全身性不良反应。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约2-3%)可能出现口腔溃疡、声音嘶哑、咽喉痛等轻微反应,只要注意用药后漱口,就会使以上反应减轻或消失。相反,由于不了解吸入激素治疗的特点,过分担心所谓的“副作用”,在缓解期不用任何药物,使哮喘反复发作,患儿呼吸不畅,体内供氧不足,则肯定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久而久之也会出现气道重塑,使患儿的肺功能受到不可逆的严重损害,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那就悔之晚矣了。

小儿哮喘的常规治疗方法

  目前常用的儿科吸入激素有哪些?

  儿科常用的吸入糖皮质激素的种类较多,从药物种类来分,有二丙酸倍氯米松(必可酮)、布地奈德(普米克)和丙酸氟替卡松(辅舒酮);从药理学上来说,布地奈德和氟替卡松的局部疗效要比二丙酸倍氯米松强,而全身副作用要比它小。从剂型来分,有定量气雾剂(MDI)、干粉剂和雾化液。一般而言,使用干粉吸入装置比普通定量气雾剂使用方便,不需要吸气动作与揿药动作的协调,但需要较高的吸入流量和吸气流速,干粉进入气道和肺组织的药量要比气雾剂多,而停留在口咽部的药物要比气雾剂少,因此增加了疗效,减少了口咽部真菌感染等副作用。且不含氟利昂,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咽喉部的刺激也要比气雾剂小得多。用雾化液雾化吸入时药雾是持续的,随病人的呼吸而不断吸入肺内,不需病人配合,对口咽部刺激小,吸入肺部的药量高,且分布较好,疗效好于其他吸入方法。主要用于儿童哮喘的急性发作,它起效迅速,能减少哮喘严重发作时全身激素的用量。

  目前国内市场上可得到的吸入激素品种主要有必可酮气雾剂、普米克气雾剂、辅舒酮气雾剂、普米克都保、舒利迭干粉剂(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罗)、信必可都保(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以及普米克令舒。其中舒利迭干粉剂和信必可都保是吸入激素和吸入长效 β2受体激动剂的联合制剂,具有协同抗炎和平喘作用,可获得相当于(或优于)吸入加倍剂量激素的疗效,避免了大剂量吸入激素的潜在全身不良反应;联合制剂可以迅速缓解哮喘症状,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也可以显著减少哮喘的急性加重次数,尤其适用于中重度哮喘患儿的长期控制治疗。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