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 对症治疗很重要

时间:2016-08-23    作者:小鑫

  夏季秋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许多小孩都容易感染手足口病,5岁以下的婴幼儿占有很大的比率,爸爸妈妈都很担忧。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手足臀部疱疹或红色丘疹,伴有疼痛,发热等症状。下面就为家长们介绍小儿手足口病发病原因是什么?有哪些传播途径?小儿手足口病如何治疗?

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

图片来源于华盖

小儿手足口病发病原因

  1.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A组的2、4、5、7、9、10、16型等,B组的1、2、3、4、5型等;肠道病毒71型;埃可病毒等。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较为常见。

  2.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它灭活,但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以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以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可以存活1年,在-20℃可以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以长期存活。

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

图片来源于华盖

小儿手足口病传播途径

  1、传播方式

  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2、易感人群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3、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没有严格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容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

图片来源于华盖

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

  1、一般治疗

  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主要为对症治疗。

  (1)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口腔内疱疹及溃疡严重者,用康复新液含漱或涂患处,也可将思密达调成糊状于饭后用棉签敷在溃疡面上。

  (3)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4)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5)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6)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7)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2、合并治疗

  (1)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

  (2)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3)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重症病例可酌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

  (4)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