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白血病的分类和分型 供爸爸妈妈参考

时间:2017-04-17    作者:小鑫

  白血病是白细胞系统原始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是小儿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极高的一种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大多数为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主要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两类。白血病在小儿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但3~5岁为最多见。你知道小儿白血病的分类和分型吗?

小儿白血病的分类和分型

小儿白血病的分类和分型

  小儿白血病的分类和分型

  1)MIC分型:

  国际上将急性白血病的形态学分型、免疫学分型和细胞遗传学分型结合起来称为MIC分型,这样能更准确地反映白血病的生物学特性,指导临床诊治。

  ALL:L1、L2、L3型:

  ①L1: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小细胞(直径≤12μm)为主,治疗反应较好。90%儿童ALL形态分型为L1。

  ②L2: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大细胞(直径>12μm)为主,治疗反应相对较差

  ③L3: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大小较一致,以大细胞为主;胞浆量较多,深蓝色,空泡常明显,呈蜂窝状,亦称伯基特(Burkitt)性白血病,治疗缓解率很低。

  ANLL:ML~M7型:

  ①原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L):骨髓中原粒细胞≥90,早幼粒细胞很少,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

  ②原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又分为M2a:原粒细胞30%~90%,单核细胞<20%,早幼粒细胞以下阶段>10%;M2b:骨髓中异常的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胞核常有核仁,有明显核浆发育不平衡)>30%。

  ③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4):骨髓中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30 %,依颗粒大小又分为:粗颗粒型(M3a);细颗粒型(M3b)。

  ④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又分为四亚型:M4a:原粒及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幼单核细胞及单核细胞>20%;M4b:原、幼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粒及早幼粒细胞>20%;M4c原始细胞既具粒系又具单核系特征,此类细胞>30%;M4EO:除上述特点外,有嗜酸颗粒粗大,着色较深的嗜酸粒细胞,占30%~50%。

  ⑤单核细胞白血病(M5):又分为未分化型(M54):骨髓中原单核细胞≥80%;部分分化型(M5b):骨髓中原单核细胞<80%,原单及幼单核细胞>30%。

  ⑥红白血病(M6):骨髓中红系细胞≥50%,常有形态异常,非红系原始细胞>30%。

  ⑦巨核细胞白血病(M7):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原巨核细胞经电镜或单克隆抗体证实。注:ML~M5骨髓细胞计数时要除外红系细胞,即作非红系细胞计数。

  ALL根据起源的细胞不同分为二大类,即非T细胞型和T细胞型。非T细胞ALL实际是B淋巴细胞起源,也称为B系ALL。根据白血病细胞所表达的B系或T系分化抗原(CD)再将两型ALL分为若干亚型。

  T系淋巴细胞型(T-ALL):约占儿童ALL 10%~15%,常表达T淋巴细胞分化抗原标志,如CD1、CD2、CD3、CD4、CD5、CD7、CD8以及TdT等。

  B系淋巴细胞型(B-ALL):约占儿童ALL 80%~90%,胞浆免疫球蛋白(CyIg)从无到有,继之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的出现反映了B细胞向成熟方向发育的过程。SmIg阳性常提示为相对成熟型。B系淋巴细胞其他常用的分化抗原标记有TdT、HLA-DR、CD19、CD22、CD10、CD20以及CD24,其中CD20、CD10出现较晚,至前B淋巴细胞型才出现。成熟B淋巴细胞白血病和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一样常表达smIg。

  ANLL的免疫分型工作起步比ALL晚,尚需累积更多的资料进行研究探索。对于形态学难以确定类型的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的检测可以提供鉴别依据。ANLL各亚型的细胞表面标志见表3。

  ALL的细胞遗传学改变主要包括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改变。其数目的改变有以下5种类型:

  ①数目大于50个的为高数超二倍体,多发生于CDL0( )的B系ALL,一般预后较好;

  ②数目为47~49个的为低数超二倍体,预后次之;

  ③假二倍体,数目虽为46个,但有结构异常,如易位,多见于pre-B-ALL,预后不好;

  ④二倍体,目前的检查方法没有发现结构异常,T-ALL多见此型;

小儿白血病的分类和分型

小儿白血病的分类和分型

  ⑤亚二倍体,有的为近单倍体,ALL此型很少,预后很差。染色体结构改变以易位最多。有随机和非随机易位。

  特异的易位与细胞的免疫表型有一定关系。T-ALL:t(10;14)、t(11;14)、t(8;14)、t(1;14)、inv(14)。B-ALL:t(8;14)、t(8;22),t(2;8),t(11;14),t(9;22)t(7;12)、dic(9;12)。Pre-B-ALL:t(1;19),t(9;22)。C-ALL:t(9;22),6q,t/del(12p)。染色体易位是预后不良的因素。ALL若有t(9;22),t(8;14),t(4;11)则预后差。t(4;11)多出现于婴儿白血病,其中包括ALL和AML的M4型或杂合型白血病。

  ANLL的染色体改变与许多临床特征有关。ML:t(9;22)、inv(3)。M2:t(8;21)、t(9;22)、t(6;9)、t/del(12)。M3:t(15;17)。M4:t(8;21)、5q inv(3)、t/del(11)。M4E0:inv(16)、del(16)。M5a:t(11q)。M5b:t(3;16)。M6:t(3;5)。M7:inv(3)。

  2.按白血病细胞分化程度及病理分类

  ①急性白血病:小儿期多见,自然病程约半年。

  ②慢性白血病:小儿期少见。自然病程>1年。

  3.按细胞克隆起源分类

  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ALL)。

  ②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ANLL)或称急性髓性白血病(AML)。

  ③特殊类型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组织嗜碱细胞(肥大细胞白血病)、多毛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白血病、浆细胞白血病、杂合型白血病、难分型(未分化型)白血病等。

  4.按临床分型

  ALL可分为标危急淋(SR-ALL)和高危急淋(HR-ALL)。1998年6月山东蓉城中华医学会儿科血液学组“小儿急淋白细胞诊疗建议”分型如下:

  ①<12个月的婴儿白血病。

  ②诊断时已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和(或)睾丸白血病(TL)者。

  ③染色体核型为t(4;11)或t(9;22)异常。

  ④小于45条染色体的低二倍体。

  ⑤诊断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50?109/L。F.泼尼松诱导试验60mg/(m2?d)?7天,第8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1?109/L(1000/μl),定为泼尼松不良效应者。

  ⑥标危ALL诱导化疗6周不能获完全缓解(CR)者。

  高危ALL(HR-ALL):具备上述任何一项或多项危险因素者。标危ALL(SR-ALL):不具备上述任何一项危险因素者伴有或不伴有t(12;21)染色体核型和≥50条染色体的高二倍体B系ALL。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