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 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方式

时间:2016-08-27    作者:yukihunn

浅谈 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方式

图片来源于华盖

  有部分孩子自立能力差,总爱丢三拉四,责任心不强,被动,做什么事情都要父母督促,这些不良习惯的危害入小学后更为突出。其表现如:早上起床叫不起来,吃饭慢,自制力差,上课注意力不专注,总是爱磨蹭。一般智商较高,但成绩不十分理想。管吧,太花时间,不管吧,他会做得更差,让家长苦不堪言。

  原因所在呢?是从小照顾过多,还是父母包办的太多,孩子所感受的几乎都是“现成”的 ,用不着去“操心”。要让孩子学会自立,必须把孩子当做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而不能仅仅看作是附庸和照顾的对象。应该充分给予肯定,孩子一定能把事情做好。以下几点不妨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做个尝试。

  培养孩子自立的方法:

  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如:一岁多的孩子不小心摔倒了,趴在地上不起,别人把他抱起来,他哭着趴到原处,嘴里喊着:“妈妈抱、妈妈抱。”妈妈急忙跑过去抱起孩子,孩子才止住哭声。孩子自己能不能爬起来?回答是肯定的,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成人的鼓励,如果最初妈妈用亲切的声音:宝宝长大了,会自己爬起来。孩子会乖乖的自己爬起来,他没有理由哭闹不止。

  作为父母,在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才能完成的事情时,父母不给予帮助,这是父母不尽职。然而,当孩子有独立完成这件事的能力时,作父母的就应要求孩子独立完成这件事。作为一个人,他没有摔倒了能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他怎样去生存;如果一个人离开了父母的呵护,他会生活的很糟。那他怎样去竞争。

  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想。

  如:刚刚买回的积木,孩子可能不太会搭。家长可以给以引导,聪明的家长是不会把示意图给孩子看。父母要给孩子留下思考的机会。

  训练孩子思考的习惯 。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个不完整的答案,让他自己去动手动脑,这可以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之中,自然而然地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锻炼孩子独立的人格。

  有的孩子不论做甚么事情都需要大人陪着,就是和小朋友在一起玩,也不要大人离开。幼小的孩子在一起玩,难免会发生争执,就大哭大脑。如:抢玩具,作为家长不应指责训斥,更不应该哄着对方给哭闹的孩子以让步。应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学会用语言交流,已达和解。

浅谈 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方式

图片来源于华盖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

  如,家长可以故意给孩子一个不完整的答案,让孩子自己用脑袋去想,得出圆满的答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表示自己解决不了,让孩子帮忙。这可以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之中,自然而然地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用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即使明知孩子想讲什么,也不要先说出来,不要替孩子表达。少说这样的话“你是想……?”,“你是要……?”,“你去……”等等,避免让孩子只说“对”“是”“好”这样的话。

  逐渐改变孩子的依赖心理

  给予孩子工作或角色,赋予他责任,完成后要鼓励。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会因责任感而引发出不靠他人而自己解决问题的欲望。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时,一定将孩子介绍给客人 ,使孩子感受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产生自立的意识。

  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如,让孩子自己有一套随身用品 ,并让他自己管理,父母可以采取间接的方式去帮助孩子。这与自我意识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

  有计划有准备的将孩子交给他人照料一段时间

  孩子离开父母和熟悉的环境,必须努力的配合并适应他人家中的生活习惯,有时为了达成自己的要求,还得费心去说明或是说服,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非常有用。但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长自己必须做个有心人,制定计划,持之以恒。

    内容导航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