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独立意识的含义 宝宝的独立意识培养

时间:2017-05-26    作者:小鑫

  刚出生时,宝宝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人,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宝宝的生理和心理逐步发育,他会慢慢明白自己是个独立的小人儿,有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感受。那么,宝宝独立意识的含义是什么?

  宝宝独立意识的含义

  独立,汉语词语,指单独的站立或者指关系上不依附、不隶属。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某事。孩子出生一岁后,就会表现出一种独立的意向,走路会推开你的手,有“我自己来”的要求。这种可贵的自发独立意识如果得到健康发展,长大后能独立思考,办事果断。从小让孩子进行劳动锻炼,使孩子学会做点事,减少对成人依赖的心理,将会促进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赖别人帮助”的独立意识形成,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将起着巨大的作用。

宝宝独立意识的含义

宝宝独立意识的含义

  宝宝的独立意识培养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讲,“自己来”标志着宝宝自我意识及独立意识的萌发和增强;从教育的角度讲,“自己来”有益于宝宝独立自理的培养及自信心的培养。那么,如何因势利导把宝宝的意向“自己来”变成正向的力量促其更好地成长发展呢?

  1、更新爱的观念,改变爱的方式,把学习的机会交给宝宝,培养宝宝自理的能力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为其今后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是这种爱的观念和方式往往被许多父母所忽视。一般情况下父母对宝宝的疼爱表现在细致周到的照顾上,并事事代劳。殊不知这些父母在不经意间丢失了宝宝动手学习的机会,造成宝宝的依赖性,使其失去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实在令人遗憾。改变爱的方式就是要注重宝宝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

  2、确定适当范围,支持宝宝“自己来”。

  凡是宝宝能自己做的事,必须支持他自己做,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扩大“自己来”的范围。如1岁的宝宝吃饭时要自己来,便可满足其要求,不要怕他把饭洒到桌上;2岁左右的宝宝要自己洗手洗脸,自己爬楼梯、穿脱鞋子等等,均应支持,允许他自己做。这样既可锻炼宝宝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又可增强宝宝自理的能力。

  3、耐心指导,教会技能。

  由于宝宝年龄小,能力差,在尝试“自己来”时往往搞得一塌糊涂,这时父母应耐心指导,做好示范,教会宝宝“自己来”的技能,帮助宝宝进步、成功,从而获得足够的自信心。切忌苛求斥责,否则势必导致宝宝胆怯、消极、缺乏自信的不良心理。

  4、经常提醒,持之以恒。

  许多事情宝宝要自己来只是凭一时的兴趣。而宝宝的兴趣广泛却并不稳定,往往今天要自己做的事情明天就不感兴趣了。因此要使宝宝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必须靠父母的帮助和督促。经常提醒宝宝按时去做该做的事,如“该洗脸了”“该洗手了”等。若宝宝不愿自己做时则可说:“妈妈知道宝宝很能干,一定会做的。”或说:“宝宝上次做得那么好,今天一定做得更好。”以此来强化爸爸妈妈的指令,激励宝宝持之以恒,以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另外,当宝宝在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做时,父母应看着他做完这件事,不要让其他事情分散他的注意力,防止他半途而废或不负责任地乱做一气。事情做完后应及时评价,特别应多给正面的赞扬鼓励,以强化宝宝的良好行为,形成良好的习惯。

  如果宝宝愿意自己来做的事情确属其力不能及时,要耐心讲清道理,让宝宝明白不能自己做的原因,而不能只是简单的制止。

宝宝独立意识的含义

宝宝独立意识的含义

  宝宝独立生活的开始时间

  两岁左右是孩子独立性发展最快的阶段,也许昨天还是妈妈怀里的娇宝宝,事事依靠妈妈,今天突然间要独立,什么都要“自己来!”明明自己做不好,还不让别人帮忙,如果父母仍像以前那样,孩子有时就会发脾气。不了解孩子的父母也许会说:“这孩子变得不听话了!”其实这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孩子可喜的进步。教育专家指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要让他自己做。

  促进大脑发育

  儿童年龄越小,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关系就越紧密,俗话说“心灵手巧”,手的灵活直接关系到脑的发育。

  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发展需要脑的协调支配,同时也能促进脑的发育。所以,多让孩子自己做事,增加锻炼机会,不仅是生活能力的培养,也是促进脑功能发育和健全的一种手段。

  自信心的增强

  儿童的自信,不仅来自于成人的鼓励表扬,更来自于完成以前所不能完成的任务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成就感,这是单纯的鼓励性语言所不能给予的。最初,孩子会遇到一定困难,在不影响孩子情绪的情况下,给予适当的指导,战胜困难的乐趣将会使孩子信心百倍。

  适当加以引导

  尽管两岁左右的孩子独立意识已经萌发,但由于各项能力的发展并不能完全达到他自己想达到的水平,还需要成人的帮助。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水平决定提供何种程度的支持。比如吃饭,孩子可能在开始独立进餐时并不知道怎样拿勺,怎样往嘴里放,家长可以将吃饭的动作分解,一步一步地教给孩子。也许这在一般人看来有些夸张,但对孩子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语言指导必不可少。如果清楚的示范动作配以适当的语言讲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两岁孩子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直观的形象动作是诠释语言含义的最好工具。

  儿童的独立意识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它需要家长坚持不懈地努力。两岁是孩子独立意识萌发的最初阶段,也是幼儿成长发展过程中的转折期,也称“反抗期”。之所以反抗,很重要的原因是成人限制了孩子独立能力的表现。那何不让孩子的独立生活从两岁开始呢?

  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需要有适宜其生长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家长的责任是为孩子创造各种独立做事的条件,不当“拐杖”当“向导”,帮助孩子强化自我意识,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孩子只要愿意做,我们就鼓励他,使他获得自信。

  家长还应当注意培养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

  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另外,家长要培养孩子自己做决定的能力。

  凡是可以让孩子参加谈论作决定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参加,比如双休日到哪儿玩,让孩子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意见,如果可行就采纳。

  最后,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品质。因为孩子在独立做事情的时候,很容易遇到困难,受到挫折而放弃努力,这时家长就要坚持,不能觉得孩子可怜而妥协。鼓励他,帮助他,要知道,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如果我们爱孩子,就要从小培养他的独立性,让他自己去走路。

宝宝独立意识的含义

宝宝独立意识的含义

  培养孩子独立的好处

  帮助孩子动作技能更协调。

  吃饭、穿衣,洗脸、整理玩具,实际上都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部分。让孩子动手做这些事,能增进肌肉发展和动作协调,也能提高孩子题解决的能力。

  养成孩子负责、独立的态度。

  2-3岁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伴随而来的是自信与成就感。孩子有了自信,学习愿望就会较强,效果也会更好;同时,还能从小培养起孩子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从上面我们了解了宝宝独立意识的含义。随着年龄的增加,宝宝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也会不断增长。小编提醒家长们,切莫过多限制宝宝独立能力的表现,适当的教育可以使幼儿转折时期减少反抗表现,发展独立能力。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