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 教会宝宝如何看待“死亡”

时间:2016-09-21    作者:yukihunn

  肯定孩子情感的基础上,父母可以针对孩子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随着孩子理解能力的增强,由浅入深给孩子解释。先让孩子认识一下,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就死亡带给周围人的改变来说,有这样几种:

早教 教会宝宝如何看待“死亡”

图片来源于华盖

  * 是人们不能再看见他的人,不能再和他说话,不能再和他一起活动。

  * 是想他的时候不能再联系上他。

  * 是他永远也不会再回来了。

  * 让孩子们伤心的也正是这样几个方面的改变引起的感受。

  但是死亡不能改变的也有几个内容:

  a.是原来的爱会继续影响活着的人。甚至可能因为生命的消失而变得更加珍贵。

  b.是仍然可以通过照片或录像看到他,听到他的声音。

早教 教会宝宝如何看待“死亡”

图片来源于华盖

  c.是曾经的共同经历不会消失。

  d.其实是可以让孩子们感到欣慰的。

  下面是一个妈妈与孩子的一段对话,非常钦佩嘟嘟妈的循循善诱和木木的天才创意,可以把死想像的如此美好。不过话说回来,在孩子年幼的意识中,虽然对于什么是“死”不甚了解,但他们知道“死”并不是什么好东西。

  嘟嘟爷爷过世几年了,他们也没见过面,可是不久前他突然问我:

  嘟嘟:“爷爷是不是死了?”

  妈妈:“是的,爷爷是死了。”

  嘟嘟:“死了就永远永远都看不见了吗?”

  妈妈:“你是看不见爷爷,但爷爷看得见你呀,他正在天上向下看着你呢。”

早教 教会宝宝如何看待“死亡”

图片来源于华盖

  嘟嘟:“是在天堂吗?”

  妈妈:“对,是天堂。天堂很高,要一直向上飞才能到。”

  嘟嘟:“爷爷一直一直看着我吗?”

  妈妈:“对呀,爷爷最喜欢木木了,他总是看着你的。”

  嘟嘟:“那爷爷活多少岁就死了呢?”

  妈妈:“73岁。”

  嘟嘟:“我永远永远都不要死,妈妈也不要死,好不好?”

  妈妈:“人都会死的,死了到天堂去还可以住在新房子里,从天上向下看。”

  嘟嘟:“那妈妈和我活多少岁才会死呢?”

早教 教会宝宝如何看待“死亡”

图片来源于华盖

  妈妈:“100岁。”

  嘟嘟思考中……

  嘟嘟:“那我活到70岁,和妈妈一起死。先叫爸爸去天堂把屋子收拾好,我们再一起飞上去。”

  妈妈(笑):“我家木木真是太可爱了!来,亲一下。

  嘟嘟:妈妈我爱你。

  妈妈:宝宝我也爱你。

  再过一段时间就是中国农历传统的“鬼节”,也许你们家会祭拜过往的先人,在这个时刻,究竟如何向年幼的孩子谈论这个沉重的话题呢?

  基于这样的基础,可以从以上两个方面来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对带来的改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给孩子说:在幼儿园或学校上学的时候,是一天也见不到爸爸妈妈的;如果是住校的孩子,可能一周或者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不能和爸爸妈妈面对面地说话,不能一起玩;如果爸爸妈妈要出国或到很远的地方去工作,那可能一年甚至很多年都见不上面。但是爸爸妈妈是爱着他、想着他的。

早教 教会宝宝如何看待“死亡”

图片来源于华盖

  离开他的时候,如果那个地方不是很远,就能够赶回来看他;如果地方远,但是能通电话或用电脑,那也可以看到他或者和他说说话;有些通电话不方便的地方,可能可以写信,可以让他看到写的东西;但是有些地方实在太远了,很不方便,大人只能在心里头念着他,爱着他,希望他好,而他却没有办法可以看到、听到,只能是在心里这样想。

  根据孩子的情况(年龄、理解能力、生活经历等),父母可以选取一种较好的比较方法,让孩子能接受“周围的人可能会用各种方式离开我,给我的生活带来一些改变”这样一种现实。

  对于不能改变的这一部分,可以让孩子多体会,用积极的怀念和回忆来冲淡、抵消对死亡的恐惧和伤心。对于和孩子亲近的人,可以多保留一些声音、图像和摄像资料,这无论是对孩子本身的成长,还是对与周围人的关系,都是很宝贵的资料。

  和孩子谈起离去的人时,父母首先要做到以平静的心态去看待。不要在孩子面前过于悲伤,而应该尽量回忆一些美好的事情,让孩子觉得离去的人仍然在为他带来美好的感受。

早教 教会宝宝如何看待“死亡”

图片来源于华盖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父母在和孩子或者是和其他的人谈到生老病死而孩子又在场的话,选择话题一定要慎重。

  孩子其实是很敏感的,但他们的承受能力相对而言比较差,所以父母一句玩笑似的“妈妈要老了,老了就会死呢。”孩子是很容易记在心里的。在孩子面前谈论这些的时候,应该多用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语言传递给孩子健康和乐观的观念。可以用这样的说法:“你越来越长大,妈妈能看到你会做越来越多的事情,妈妈很开心。”“你长大了,妈妈会变老,那时妈妈就会是一个很开心的老太太呢。”还可以带孩子去看看那些在街头打腰鼓、扭秧歌的老太太,还有那些早锻炼的老人,让孩子感受到大人变老后一样可以很健康、过得很开心。

  在孩子已经知道死亡,说到某个人的死亡的时候,根据孩子的情况,父母可以选择用这样的语言来开导孩子:“那个老爷爷,做了好多好多的事,他想做的事都完成了,他家里的人都能够很好地照顾自己了,所以老爷爷是很放心地去了另外一个地方。在那里他还是会很开心的。”“这个老奶奶很喜欢她的小孙子,她虽然去了另外一个地方,但她还是那么喜欢他。她会让其他的大人帮她继续照顾她的小孙子的。就像有个小哥哥,他的妈妈要去上班,让隔壁家的阿姨来照顾小哥哥,小哥哥的妈妈也是很放心的。”“只要我们都好,奶奶在另外一个地方也是很开心的。你有什么想告诉奶奶的,可以在心里对奶奶说,奶奶会很高兴听到你心里的话。”

  用委婉的说法,或者直白的说法,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而定,但是不要对孩子撒谎(比如告诉孩子死了的人还会回来之类的话)。

    内容导航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