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身孕后,随着子宫不断变大,下身血液循环愈发不流畅,抽筋变成了常有的事,这可让准妈妈们痛苦不堪。那么,关于防止孕期抽筋的方法,各位孕妈,你们知道多少呢?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为什么孕期会抽筋
1.缺钙
缺钙很容易造成肌肉的收缩,出现抽筋。妊娠期间,胎儿的骨骼发育所需要的钙质全都来源于母体,孕妇如果不加大钙的摄入,会导致自身缺钙。夜间血钙水平较白天更低,所以更容易发生抽筋。
2.腿部压力过大
随着胎儿发育,孕妇自身的体重不断增加,腿部受到了更大的压力,长时间的站立或走动又加重了腿部的负担,导致肌肉出现痉挛。
3.睡姿导致血流不通
长时间维持一个睡眠姿势,会使得血液回流受到阻碍,循环减慢,诱发腿部肌肉痉挛。且小腿肚处的肌肉长期处于放松状态的话,会造成肌肉“被动挛缩”。
4.饮食原因
过量摄入肉类食物造成酸性代谢物的堆积,引发电解质紊乱,出现抽筋。
5.寒冷
夜晚气温较低,稍不注意就会使小腿肌肉受凉,小腿肌肉因为受凉被刺激,就会出现抽筋。
▎防止孕期抽筋的方法
抽过筋的人一定更希望知道怎样做才能保证今后不再有同样的体验。其实,防止抽筋的有效办法就是避免和消除那些与抽筋紧密相关的诱发因素。
1.经常锻炼身体,防止肌肉过度疲劳。运动前做好充分的预备活动,伸展开腿部、腰部、背部、颈部和两臂的肌肉。增加运动量不可过急,应该遵守每星期增加10%的原则。
2.经常喝水,不要等到口渴的时候再喝。大量出汗时应该补充营养强化型的运动饮料。
3.注意饮食平衡,特别是从饮食中补充各种必需的营养成分。如:喝牛奶和豆浆可以补钙;吃蔬菜和水果可以补充各种微量元素,还可以选择一些含有维生素D3的钙剂,如钙尔奇D600孕妇钙,维生素D3可有效促进钙吸收。
4.孕妇要经常改变身体姿势,每隔1小时左右活动1次,临睡前可用温水洗脚和小腿,还可根据身体的特殊需要,补充包括钙在内的营养成分。
5.夜里抽筋的人,尤其要注意保暖,不妨试一试在睡觉前伸展一下肌肉,尤其是容易抽筋的肌肉部位。
尽管多数情况下抽筋不是病,但如果发生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又没有明显诱因,就应该向医生咨询,尽快发现是否存有潜在的慢性病。
6.当小腿抽筋时,可先轻轻地由下向上地按摩小腿的后方(腿肚子),再按摩拇趾和整个腿,若再不缓解,则把脚放在温水盆内,同时热敷小腿,并扳动足部,一般都能使抽筋缓解。
7.应增加钙和微生素B1的摄入。钙的摄入量每天不少于1200毫克。牛奶、大豆制品、硬果类、芝麻、虾皮、蟹、蛋类、海产品等含钙丰富,应该多吃些。另外,孕妇还要多晒太阳。严重缺钙的孕妇,需请医生诊治。
8.孕妇平时不要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应每隔一小时就活动一会儿,每天到户外散步半小时左右。同时要防止过度疲劳。
9.每晚临睡前有温水洗脚,在洗脚时对小腿后方进行3-5分钟的按摩。
10.平时注意养成正确的走路习惯,让后跟先着地;伸直小腿时,脚趾弯曲不朝前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