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体癌因多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故又称为子宫内膜腺癌。在我国子宫体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及卵巢癌而居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第3位。俗话说治不如防,那么,关于子宫体癌的预防,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子宫体癌的预防
子宫内膜癌的预防主要针对于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
1、开展防癌宣传普查,加强卫生医学知识、教育有更年期异常出血、阴道排液、合并肥胖、高血压或糖尿病的妇女,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早期诊断。
2、治疗癌前病史,对子宫内膜有增长生过长,特别是有不典型增生患者,应积极给予治疗,严密随诊。疗效不好者及时手术切除子宫。若患者已有子女,或无生育希望或年龄较大者,可不必保守治疗。直接切除子宫。
3、有妇科良性疾病时,最好不采用放疗,以免诱发肿瘤。
4、严格掌握雌激素使用的指征,更年期妇女使用雌激素进行替代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同时应用孕激素以定期转化子宫内膜。
5、对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有密切随访或监测: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治疗后应密切定期随访,争取及早发现有无复发,约75%~95%复发是在术后2~3年内。常规随访应包括详细病史(包括任何新的症状)、盆腔的检查、阴道细胞学涂片、X光胸片、血清CA125检测及血常规、血化学检查等,必要时可作CT及MRI检查。一般术后2~3年内每3月随访1次,3年后可每6个月1次,5年后1年1次。95%复发病例均可经临床检查、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及血清CA125检查发现。
▎子宫体癌的病因
子宫体癌多见于延迟绝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卵巢性腺间质肿瘤(如颗粒细胞瘤等)以及绝经后长期服用雌激素的妇女,说明长期接受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而无周期性的孕酮抑制,可能是导致本症的因素之一。
子宫体癌多见于肥胖、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以及高血压妇女,有人称之为子宫体癌“三联症”。多发生于未婚、未育及少育者,可能与子宫内膜接受雌激素刺激时间较长有关。家族中妇女有癌肿史者,子宫体癌发生率也增加,说明此瘤可能与遗传有关。
▎子宫体癌的分类
根据癌组织的累及范围,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如下:
Ⅰ期,癌组织局限于子宫体;
Ⅱ期,癌组织累及子宫体和子宫颈;
Ⅲ期,癌组织向子宫外扩散,尚未侵入盆腔外组织;
Ⅳ期,癌组织已超出盆腔范围,累及膀胱和直肠粘膜。
Ⅰ期,患者手术后的五年生存率接近90%,Ⅱ期降至30%-50%,晚期患者则低于20%。
▎子宫体癌的治疗
根据临床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患者全身状况决定治疗方案。目前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并辅以放疗、激素及化学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子宫体癌的主要方法,应根据临床分期来决定手术范围,行全子宫切除术或如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腹腔淋巴清扫术。
放射治疗:
包括腔内照射及体外照射。单纯放疗仅用于晚期癌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也用于年龄过大合并其他疾病不宜手术治疗的各期癌患者。对手术病人,可于手术前后加用放疗。
孕激素治疗:
高效孕酮类药对控制癌肿的发展有一定效果,现作为治疗子宫体癌的常规措施之一。当癌细胞中雌孕激素受体较多时,对孕激素治疗效果敏感,甚至有治愈者。但用药剂量要大,时间要长。长期应用孕激素治疗须定时检查肝功。化疗般认为疗效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