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对这个疾病有点陌生,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出现这个现象就是代表已经感染乙肝病毒,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乙型肝炎抗原检查注意事项这个问题。
乙型肝炎抗原检查注意事项
抗原简介
丙型肝炎血清抗原(HCV Ag)定量ELISA检测技术是体外生物诊断生的一部分。该技术选用抗-HCV C、NS3、NS5抗原McAb作为包被及酶标抗体,通过检测各种HCV标准血清及临床血清,确定该试剂盒的各种检测指标:特异性99.5%、敏感性99.5%、重复性CV值
乙型肝疫苗简介
乙型肝炎(乙肝)是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传染病。为了控制乙肝的流行,目前己广泛使用乙
肝疫苗进行免疫,以预防乙肝的发生和流行。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流行的最有效措施,自1995年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我国批量生产使用至今,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止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方面已取得显著效果,但其免疫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1]。为了了解重组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应答情况,郑州市疾病控制中心对郑州市健康人群进行了全程足量接种和血清检测,结果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郑州市体检健康人群2365人,男性1163人,女性1202人,肝功能正常,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表面抗体均为阴性,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无疫苗接种禁忌症。1.2方法2006年5月对符合条件的观察对象按0、1、6个月免疫程序分别接种重组酵母基因乙型肝炎疫苗10ug(大连汉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全程注射后12个月采静脉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测HBsAg(乙肝表面抗原),抗-HBs(乙肝表面抗体)。对照组人群的检测方法及检测指标同疫苗注射组。ELISA免疫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制品公司提供,有效期内使用。
病症分析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等特点。我国病毒性肝炎从组织病理学方面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按病原分类:甲乙丙丁戊五型。慢性肝炎是指病程超过半年,未治愈的肝炎。患者有不适感及化验检查肝功能不正常,转氨酶升高或是肝功能检查正常等。甲肝、戊肝为急性肝炎,有自愈性,一般不会转为慢性肝炎。乙肝、丙肝容易转为慢性肝炎。临床以乏力、厌油、腹胀、消化不良、肝区疼痛、黄疸、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病毒指数明显增高为主要表现。肝炎治疗必须把握以下环节。
乙型肝炎抗原检查注意事项
1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2007年3月至2007年12月间在延边医学会门诊部肝病科患者。坚持配合治疗半年以上的患者48例,其中女21例,男27例;病程1.5~30年;其乙肝大三阳9例,乙肝小三阳18例,丙肝21例,早期肝硬化8例,中期肝硬化4例,中期肝硬化腹水3例。
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
乙型肝炎抗原检查注意事项
(1)检查前要空腹。
乙型肝炎患者容易出现糖 代谢、脂类物质代谢紊乱,一般检查肝功能时同时检查血糖 、血脂,检查前一定不能进食,因为进食后食物中一些物质经消化道吸收入血液,使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如血糖 、氯化物和脂类部分会增高;进食后血中脂肪含量会暂时增多,使血清变成白色半透明状或乳糜关,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正常机体在糖 皮质激素作用下, 空腹血糖 在清晨6点钟以后开始上升, 早8时达到最高峰, 此时已不能真正反映体内情况了, 因此应在清晨6点钟时空腹抽化验血。 如急诊病人或远路就诊患者,必要时可以进食6小时以后抽血,因为这时血液才会逐渐廓清(即血清恢复原状),但血脂检测则应在空腹12小时后进行。
(2)禁服某些药物。
服用药物可能会影响肝功能检查的准确性。如:服用维生素D、阿的平、金霉素、呋喃西林等药物时会影响黄疸指数的测定:服用含阿片类药物可导致转氨酶活动性的升高;服有安替比林、磺胺类、对氨基水杨酸(PAS)、普鲁卡因、乌洛托品等药物可阻 断测定尿胆元反应的进行。服用PAS可使酚四溴酞碘酸钠潴留试验(BSP)增加。
(3)禁食某些食物。
患者在检查肝功能前一天,最好不要食用含有丰富胡萝卜素、叶黄素的食物,因这些食物会使 血清呈黄色、影响黄疸指数的测定结果;高脂肪食物,如油条、牛奶,巧克力、蛋肉制品等, 可使血指试验明显增加, 因此需在抽血前10小时禁止食用含指肪类食物。
以上就是关于乙型肝炎抗原检查注意事项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多了解一下,及时治疗,看完记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