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餐后2小时血糖只是在小于7.8毫墨/升,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升为糖尿病。餐后2小时血糖若超过11.1毫摩/升,则易发生糖尿病眼、肾、神经等慢性并发症,故要尽量使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1.1毫摩/升。
如果空腹血糖在6.1毫摩/升-7.0毫摩/升则称为空腹血糖损害。如果空腹血糖正常,餐后正常值在7.8毫摩/升-11.1毫摩/升则称为糖耐量降低。空腹血糖损害与耐糖量降低可看做从正常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但如果治疗得当,可以逆转为正常。如果治疗不得当,则发展为糖尿病。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或并发症较重者,餐后2小时血糖可适当放宽为7.8-11.1毫摩/升,但对于中年以下及病情不重者,就要严格控制餐后2小时血糖值在7.8毫摩/升以下,因为轻度的餐后高血糖,尤其对血压、心血管有不利影响。
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是检测人在餐后身体血糖状况变化的一种方法,那么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究竟是从什么时间开始检测能减少误差呢?我们看看妈妈百科怎么介绍吧!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从吃第一口饭的时间开始计划,然后测量2小时后的血糖值。
由于人们吃饭所用的时间不同,吃饭慢的人的血糖可能在结束吃饭时已经升上来了,而吃饭快的人的血糖还没有什么改变,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在餐后2小时结果也会不一致,这就造成了差异。因此,餐后2小时血糖应该从开始吃第一口饭的时间计算,尽量把误差减小到最低。
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的检测就是日常自我检测的其中一部分检测,它体现了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是筛选糖尿病的方法之一。及时的检测能够得出相对有效的数据,建议大家都运用这一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