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中医理论,乙肝是由湿、热、毒3种因素同时或分别侵害人体所致的一种疾病。若患者的病情迁延不愈,病毒侵及脏腑,患者可出现肝肾阴虚或肝郁脾虚等严重病症。因此,乙肝病人应根据各自病情的不同,选用不同的中药治疗。食疗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它具有疗效可靠,操作简便,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因此,食疗更适合于乙肝病人的治疗。下面,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理,小编给大家介绍几种乙肝的食疗方法。
一、治疗湿毒型乙肝的食疗方法
湿毒型乙肝病人,常有肝区隐痛,上腹部闷胀、食欲下降、口淡、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治疗此症应以祛湿解毒护肝为主。
方法1:
原料:野生灵芝10克、白术10克、瘦猪肉50克。
制法:将上述原料放到瓦煲内煲汤,直到猪肉炖烂为止。
用法:吃肉喝汤,早晚各服一次,每日1剂。
方法2:
原料:生苡仁100克、淮山药20克、炒扁豆20克、鲜鸡脚100克一150克。
制法:将上述原料放入瓦煲内煲汤,直至将鸡脚炖烂为止。
用法:佐餐服,每日服2次,每日1剂。
二、治疗热毒型乙肝的食疗方法
热毒型乙肝病人常有肝区疼痛、口苦口干、腹胀、倦怠乏力、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厚等症状。治疗此症应以清热、解毒、护肝为主。
原料:夏枯草30克、鲜茅根50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夏枯草与鲜茅根一起用水煎。待煎好后,再加入适量的冰糖。
用法:代茶饮,每日1剂。
三、治疗肝郁脾虚型乙肝的食疗方法
肝郁脾虚型乙肝病人常有消瘦、神疲乏力、两胁疼痛、面色滞暗、食欲差、腹胀、舌有齿印等症状。治疗此症应以疏肝、解郁、健脾主。
方法1:
原料:鸡骨草60克、红枣(去核)10枚。
制法:将上药用水煎。
用法:代茶饮,每日1剂。
方法2:
原料:活鲫鱼250克、玫瑰花10克、赤小豆150克。
制法:将收拾干净的鲫鱼与玫瑰花、赤小豆一起放入瓦煲内煲汤,直到把小豆和鲫鱼炖烂为止。
用法:佐餐服,每日l剂。
四、治疗肝肾阴虚型乙肝的食疗方法
肝肾阴虚型乙肝病人多有头晕目胀、耳鸣、口苦舌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腰酸腿软、肝区痛、大便于结、小便黄短、舌红少苔等症状。治疗此症应以滋肝养肾护肝为主。
方法1:
原料:甲鱼(重约250克一500克)一只,枸杞子25克、淮山药30克、女贞子15克、陈皮丝2克。
制法:先将甲鱼杀死,收拾干净,然后将甲鱼和上药一同用水煎,直到把甲鱼炖烂为止。
用法:吃甲鱼肉喝汤,佐餐服,每日服2次,每日1剂。
方法2:
原料:淮山药25克、桂圆肉15克、甲鱼(重约250克~500克)一只。
制法:先将甲鱼杀死、收拾干净,然后把甲鱼和上药及适量的水一起放入炖盅内,隔水炖,直到把甲鱼炖烂为止。
用法:吃甲鱼喝汤,佐餐服,每日服2次,每日1剂。
小编推荐:从立春起,冬季结束,春季开始,2月温度非常多变。外界大气候,身体小舞台。体内阴阳二气交战,结果常是“火”气大盛,随时清火,调和阴阳是本月重点。
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医药进行了研究,发现很多中药及其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对于治疗乙肝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作用一:保肝护肝,恢复肝功能,促进受损肝组织修复。
1、保肝降酶。中药降酶制剂疗效相当迅速、显著,立竿见影,最突出的有五味子制剂,主要成分为五味子乙素、丙素等,它们可以可逆性地抑制肝细胞内的转氨酶活性、修复肝组织、增强肝细胞的解毒功能。甘草制剂(商品名为强力宁、甘草甜素、甘利欣等)降酶效果也相当显著,该类药物对肝脏类固醇代谢酶有较强的亲和力,阻碍皮质醇与醛固酮的灭活,具有明显的皮质激素样效应,起到抗炎、抗过敏及保护肝细胞膜等作用。另外,中药垂盆草制剂、山豆根制剂、齐墩果酸制剂等都有抗肝细胞损伤、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的功效。
2、保肝退黄降黄
主要包括茵栀黄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熊胆制剂、苦黄注射液等等,这些制剂都可疏通肝内毛细胆管,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红素排泄,有明显的利胆作用,适用于乙肝引起的血清胆红素增高。
3、改善蛋白代谢
主要包括中成药力加寿、乌鸡白凤丸、当归丸等等,以上各药可以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具有性激素样作用和蛋白同化激素样作用,适用于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出现的白蛋白降低及蛋白比值倒置。
4、免疫增强剂
主要包括猪苓多糖、香菇多糖、云芝多糖、黄芪多糖、冬虫夏草等等,以上各药都可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T淋巴细胞E玫瑰花结形成和转化,激发多种与免疫和抗炎反应的生物活性因子的产生,显著诱导干扰素产生,促进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有利于乙肝病毒的清除,该类制剂适用于辅助抗病毒及保肝护肝的联合治疗,单独使用疗效较差。
5、抗肝纤维化
主要包括虫草头孢菌丝、丹参制剂、桃仁制剂,上述制剂可减轻肝细胞外基质的产生,提高胶原酶活性,促进肝内胶原分解代谢,抑制肝窦毛细血管化,抑制星状细胞活化,抑制转化生长因子(TGF一β1)mRNA的过度转录。中药抗肝纤维化治疗取得的成功打破了肝硬化不可逆转的定论,多种中药制剂从实验研究到临床观察均取得可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