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心电图,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时间:2020-06-26    作者:起跑线小编

心房颤动心电图

【导读】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的增长还会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增长密切相关。那么,心房颤动应该怎样治疗和预防呢? 心房颤动心电图是什么

心脏是一个由肌肉组成的动力系统,通过有节律的搏动与心肌收缩源源不断地将血液“泵”向全身输送氧气与养份,维系健康生命。而心房处于快速紊乱的颤动状态,称之为“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对于早期发现心房颤动并治疗是很有必要的。心房颤动的心电图心律绝对不整齐,P-P间期绝对不齐,在f波不显或由于心室率过快f波观察不清时,可结合P波消失而作出此诊断。

心房颤动发作频率包括心房频率和心室频率,一般心房频率超过350次/分,心室频率根据传导情况,可快可慢,慢的有70次/分,快的可以达到200次/分。心房颤动的发作频率跟患者有无服用药物、有无甲亢等有密切关系。

心房颤动时,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时限均不规则的颤动波;由于房室传导组织生理不应期的干扰、连续的隐匿性传导、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以及影响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因素,都可以造成室上性激动延迟或不能下传引起长rr间期。

心房颤动时,如果出现规则的rr间期,常提示房室阻滞、室性或交界性心律;如出现rr 间期不规则的宽qrs波群,常提示存在房室旁路前传或束支阻滞。

心房颤动心电图的分析

绝大多数的心房颤动发生于心脏病患者,青年人最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如二尖瓣狭窄等;老年人多见于冠心病及高血压病。心房颤动时,心律不齐引起心悸、胸闷等症状,并可加重或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心房颤动后易引起心房内血栓形成,特别是二尖瓣狭窄患者,易引起动脉栓塞。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是发现心房颤动并治疗的重要手段,那么,心房颤动心电图应该怎样判断呢?

1、p波消失,代以f波(心房颤动波)。

2、波频率在350~600次/分,且大小不均、形态不同,间隔不等。

3、为室上性,但有一定的程度变异,如当心室率过快,可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增快变形。

4.心室率极不规则,通常在100~160次/分之间。   

除此之外,心房颤动的心电图可以分为2种分型:

1、根据心电图f波粗细的分型:

1)粗波型心房颤动:指f波的振幅>0.1mV,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心房扑动转为心房颤动的过程中。

2)细波型心房颤动:指f波的振幅≤0.1mV,见于病程较长的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患者。 

3)扑动性心房颤动:或称不纯性扑动。

2、根据心室率快慢分型:

1)慢率性心房颤动:心室率≤100次/min,见于心房颤动患者病情稳定、年轻健康人的良性心房颤动、老年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晚期心力衰竭患者等。

2)快速型心房颤动:心室率为100-180次/min,见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者较多见。  

3)极速型心房颤动:心室率在180次/min以上者,见于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奎尼丁在转复心房颤动过程中。,易导致心力衰竭或使心力衰竭加重、心肌缺血及心室颤动。

心房颤动的危害

心房颤动简称为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主要是因为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众多小折返而引发的房律紊乱而发病。心房颤动不仅使患者感到心慌、气短、胸闷、乏力,精神不振,影响其正常工作和生活,而且还会使原有的心力衰竭和心绞痛症状加重,长期房颤还会导致中风,造成偏瘫。

心房颤动患者中,每年有4~5%的患者会发生中风,而曾经有过中风病史的患者就更容易复发;在1/4~1/3偏瘫患者中,心房颤动造成的脑血栓是罪魁祸首。那么,如果患上心房颤动动的主要危害还有哪些呢?,

1、脑动脉栓塞

流行病学统计,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2~6%;房颤患者并发全身栓塞中75%为脑动脉栓塞;脑栓塞的栓子主要来自左心房和心耳部,75%的栓子来自左心房内附壁血栓,25%来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

2、周围动脉栓塞

周围动脉栓塞的患者80%有心房颤动动;房颤患者的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后,随动脉血流向体循环远端造成急性动脉栓塞。

3、肺栓塞

房颤患者右心的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栓塞发生肺栓塞;肺栓塞的病死率高达20~40%。

4、心功能不全

心房颤动动的心室率与患者心功能的状态密切相关。当房颤并快速心室率时,尤其心脏功能基础较差时,引起心排血量显著地急剧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可并发急性心力衰竭。

5、心脏性猝死

快速心房颤动时,心室率加快,有效心输出量减少,冠状动脉灌注量减少,可导致心脏骤停。

心房颤动的治疗

通过介绍,大家已经对心房颤动有所了解,面对危害性如此之大的心房颤动,应该怎样进行治疗呢?

首先应该了解的是,要治疗心房颤动,需遵循几个治疗原则:

1、恢复窦性心律

只有恢复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才能达到完全治疗心房颤动的目的。

2、控制快速心室率

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可以用药物减慢较快的心室率。

3、防止血栓形成和脑卒中

可以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脑卒中的发生。

而心房颤动的治疗只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法。

1、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依然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药物能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恢复窦性心律的药物:新发心房颤动者,其在48小时内的自行复窦的比例很高(24小时内约60%),可先观察,也可采用普罗帕酮或氟卡胺顿服;心房颤动已经持续大于48小时而小于7天者,能用静脉药物转律的有氟卡胺、多非利特、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和胺碘酮等,成功率可达50%;房颤发作持续时间超过一周(持续性房颤)药物转律的效果大大降低,常用药物有胺碘酮、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等。

控制心室率的药物:控制心室率可以保证心脏基本功能,尽可能降低房颤引起的心脏功能紊乱。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洋地黄;胺碘酮。

2、非药物治疗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电转复(转复窦性心律)、射频消融治疗和外科迷宫手术治疗(彻底根治房颤)。

心房颤动的预防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它的病因主要是高血压,房颤一旦发生,左心房就按组织学重构,电重构规律发展下去,即便病因去除,心房颤动仍然会发生。所以,做好房颤的预防是很有必要的。

心房颤动的预防可以分为基础预防和药物预防两种。

1、基础预防

因为心房颤动的病因主要是高血压,所以做好高血压的预防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愉快的心境是房颤的预防最基本的;其次,房颤病人生活中要戒烟,限制饮酒;避免含有咖啡因的饮食、药物,诸如茶、咖啡、可乐以及一些非处方药。

2、药物预防

因药物治疗是心房颤动治疗的基础,所以采用一些药物如地高辛、倍他乐克等控制心房颤动动动患者的心室率,使心室率维持在60~70次每分钟的理想标准,可使患者憋气、心慌症状消失;服用抗凝血药如华法令或阿司匹林等防止左心耳内血栓形成,预防脑中风等危险地发生。

同时,在进行心房颤动预防的时候要注意:心房颤动一旦发生,由于电重构规律,即便除去病因,心房颤动仍然会发生。因此,一切引起心房颤动的病因,应在心房颤动发生之前给予去除才能真正做到预防心房颤动。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导读】有些人在因某种原因去医院进行检查后,被医生告知是窦性心动过速,这个时候他们是一头的雾水,当他们手握心电图室,不知道什么是窦性心动过速,更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又该怎么办才好,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窦性心动过速的内容。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是什么

在生活中,人们常会有患上疾病的时候,这其中也包括窦性心动过速,不过很多人其实都不明白什么是窦性心动过速,下面,就为大家讲解下什么是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动过速,是指成人窦房结冲动形成的速率超过每分钟100次,速率常在每分钟101~160次之间,窦性心动过速开始和终止时其心率逐渐增快和减慢,其发生常与交感神经兴奋及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有关。

窦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为心悸,或出汗、头昏、眼花、乏力,或有原发疾病的表现。另外可诱发其他心律失常或心绞痛,心率多为每分钟101~160次之间。

健康人运动和情绪紧张可引起心动过速;而酒、茶、咖啡和药物如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常引起窦性心动过速。在疾病状态中,常见的病因为发热、低血压、缺氧、心功能不全、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和心肌炎。

窦性心动过速的预防很重要,窦性心动过速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在发病时,应尽量避免诱因,如饮浓茶、喝酒及应用兴奋心脏加快心率的药物;还要注意对反复发作、症状明显,而且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的时候,应及时就诊,尽早查明原因,以利于防治,如有心肺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情愉快,防止过度激动与焦虑。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的原因

窦性心动过速通常都会发生在成年人身上,这种疾病并不是原发性心率失常,是由后天的多种原因所造成的,比如,在正常的情况下,便可由运动、焦虑、情绪激动引起;除此之外,酒、茶、咖啡和药物如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常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的常见症状有发热、低血压、缺氧、心功能不全、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和心肌炎。窦性心动过速的病因多为功能性的,下面,就将为大家一一介绍:

1、 生理性

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是很常见的,许多因素都影响心率,如体位改变、体力活动、食物消化、情绪焦虑、妊娠、兴奋、恐惧、激动、饮酒、吸烟、饮茶等,都可使心率增快。

此外,年龄也是一个因素,儿童心率往往较快。

2、 药物性

如拟交感神经药物如麻黄素、肾上腺素;交感神经阻断药物如阿托品、咖啡因、甲状腺素、苯丙胺等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3、 病理性

如全身性疾病:高热、贫血、缺氧、感染、甲状腺机能亢进、疼痛、急性风湿热、脚气病及神经官能症等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4、 心脏血管疾病

急性失血、低血压和休克、动静脉瘘、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急性心肌梗塞以及各种器质性心脏病都可导致窦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的症状

窦性心动过快没有特殊的症状,常常是由于其它疾病所引起,其临床症状与心率增快影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程度有关,与基础心脏状态亦有关。

当心率轻度增快时,心排血量增大,心脏工作效率增加,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当心率过快时,患者可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烦躁等症状,甚至可出现胸痛;症状的个体差异也较大。通常从休息状态下心率70次/min左右增加至2.5倍左右(180次/min),心脏的工作效率最大;当超过180次/min时,则心脏工作效率明显降低,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这是因为心率>180次/min时,心肌耗氧量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有冠心病者更加明显),舒张末期缩短,心室充盈减少,每搏心排出量减少等所致。

窦性心动过快的特征:心率增快至100~150次/min,少数人可达160~180次/min。生理性者大多为一过性;系器质性心脏病所致者,则心动过速持续较久;心尖搏动有力,心音增强,颈动脉搏动明显。

窦性心动过快的诊断只能依靠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的特征是:

1、p波有规律的发生:心动过速发作时的p波形态与正常窦性心律的p波形态、时限、振幅完全相同。

2、p波频率:大于100次/min,多在130次/min左右。

3、p-r间期:大于0.12s。

4、p-p间期:窦性心动过速开始时可逐渐缩短,终止时逐渐减慢至原有时限;窦性动过速时pp间距短于0.6秒,窦性心律不齐时最长与最短的pp间距之差达0.12秒以上。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窦性心动过速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是窦性心率失常的一种症状。其实,窦性心动过速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如果病人心悸等症状明显,可咨询相关的医师根据具体病症对症治疗。

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是怎样的呢?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1、治疗原则:

1)消除诱因,治疗原发病。

2)对症处理。

2、用药原则:

1)由生理或心外因素所致者,大多不需特殊治疗。

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应主要治疗原发病,必要时辅以对症治疗。由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应用洋地黄制剂、利尿药和血管扩张药等。窦性心动过速的纠正,常作为左心衰竭控制的指标之一。

2)非心力衰竭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所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应用洋地黄不能使心率减慢,注意:洋地黄过量也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

在无明确的心功能不全时,窦性心率持续>110次/分钟时,为减慢心率,可临时试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药如口服阿替洛尔或钙拮抗药如口服硫氮卓酮,需要时可8~12小时服1次。继发于左心衰竭的窦性心动过速,应主要处理心力衰竭。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的预防

窦性心动过速是窦性心率失常的一种症状,具体表现为成人心率每分钟超过100次,常伴随着心悸、出汗、头昏、眼花、乏力。那么,窦性心动过速该怎么预防呢?这是很多朋友比较关心的问题。

专家表示,窦性心动过速的预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生活要规律

要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做气功、打太极拳;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饮食要定时定量;节制性生活,不饮浓茶不吸烟;避免着凉,预防感冒;不从事紧张工作,不从事驾驶员工作。

2、定期检查身体

预防窦性心动过速要注意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肝功、甲功等,因为抗心律失常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剂量。

3、预防诱发因素

专家指出,一旦确诊后病人往往高度紧张、焦虑、忧郁,严重关注,频频求医,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诱因的防治,常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因此,窦性心动过速还要注意预防诱发因素,如吸烟、酗酒、过劳、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消化不良,感冒发烧,摄入盐过多等。

此外,预防窦性心动过速,还要注意精神调节,平时不要激动,不要发火,保持心态平和。  

孕妇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怎么办

对于孕妇而已,在怀孕期间心跳会加速,但是也因人而异;绝大多数孕妇在产生心跳过速时,会觉得喘不过气来,若持续较久的时间,则有心悸、头晕目眩、等现象。而孕妇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也是常见的现象,那么,孕妇窦性心动过速该怎么办?

孕妇窦性心动过速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窦性心动过速是心脏的功能性改变造成的,不需要治疗,产后会恢复,目前要注意休息。

2、血压140/90毫米汞柱是超过正常范围了,如果再合并水肿或蛋白尿,就可以诊断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一定要及早去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导致母婴出现危险;另外,平时的饮食要清淡,注意休息。

3、孕期乳房的增大是激素所致,不要使用过紧的胸罩,而且要用纯棉制品,会缓解痒感。

除此之外,建议孕妇在平时不可一下子站立,或躺着时一下子爬起来,才不会因血液循环不良而造成血压太低,而引起头晕目眩的现象。此外,尽量少喝咖啡,若工作不可太累,多休息,不要太过于紧张,只要不影响生活作息,正常的心跳加速对孕妇或胎儿并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内容导航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