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处于哺乳期的婴儿身体脆弱,为了减少外界因素对宝宝健康的影响,新妈妈应尽量避免服用药物,但如果万不得已一定要用药,一些禁忌一定要多加留意。那么,关于哺乳期的用药禁忌,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哺乳期的用药禁忌
哺乳期的用药禁忌
1.部分中西药
如麦角新碱、雌激素、左旋多巴、维生素B6、阿托品类和利尿药物等的西药以及中药炒花椒,麦芽,芒硝等。哺乳期女性不能服用这些药物,因为这些药物会使母亲退乳。
2.青霉素类抗生素
如新青霉素Ⅱ,新青霉素Ⅲ,青霉素,安吉苄青霉素等青霉素族。这些药物虽不致进入乳汁,但特殊情况下会使婴儿过敏,因此应小心谨慎。
3.灭滴灭
灭滴灭是光谱抗力药,虽然对幼儿的伤害没有确定性,但也要谨慎使用。
4.磺胺类药物
如磺胺异噁唑、磺胺密啶、复方新诺明、磺胺甲基异噁唑、磺胺甲氧吡嗪、磺胺脒、双嘧啶片、制菌磺、丙磺舒、甲氧苄氨嘧啶、琥珀磺胺噻唑等。这些药物属于弱酸性,虽对幼儿无显著影响,但是一旦有少量的药物进入幼儿体内,则会产生恶劣作用。致使血浆内游离胆红素增多,使缺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幼儿发生溶血性贫血。因此哺乳期的妈妈不适合大量、长期服用这类药物。
5.异烟肼
虽尚不确定是否对幼儿有伤害作用,但此药物需长期服用,为避免发生意外,哺乳期可考虑暂停药物。
6.硫酸类药物
如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阿托品、硫酸链霉素等药物存留在乳汁中的浓度较高,容易导致婴幼儿听力降低,因此要忌用。
7.氯霉素
肝脏解毒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的新生儿如果摄入了氯霉素,极容易导致幼儿中毒,阻碍骨骼功能的发挥,进而导致白细胞量少,甚至有致命的灰婴综合征的可能,因此此药要禁忌。
8.肝素
要使用抗凝血药时,忌用肝素,避免导致婴儿凝血机制障碍,致使出血。
9.抗癌药物
抗癌药能从乳汁进入乳儿体内导致骨髓受抑制,使颗粒性白血球减少。
10.金刚烷胺
母亲服用此药后,会使乳儿发生呕吐、尿潴留和皮疹。
哺乳期的用药禁忌
11.溴化物
哺乳期服用此药,婴儿会有嗜睡状况,甚至出现皮疹。
12.水杨酸类药物
在哺乳期服用此类药物,会使婴儿出现黄疸。
13.饮水
避免过量饮酒、吸烟、饮水等,忌用利尿剂和作用过猛的泻药。
14.口服避孕药
药物作用于母体,使母乳量减少,且影响母乳成分,使母乳中脂肪、蛋白质、钙质减少。
15.缓泻药
某些缓泻药会通过乳汁使婴儿腹泻,因此不宜食用。
16.镇静药
长期用药后一旦停药会使婴出现如睡觉时有惊扰、过多啼哭及抖动等症状。也能通过乳汁,致使婴儿嗜睡、吸水力下降,且婴儿需要长时间才能得以恢复。
17强力霉素和四环素
这两种药物很容易进入乳汁,尤其是四环素能损害婴儿牙齿,珐琅质发育不健全,导致永久性的牙齿泛黄,且会导致婴儿黄疸,应忌用。
18.氨基比林及含氨基比林的药物
比如撒烈痛片、去痛片、安痛定等等,这类药物会快速进入乳汁,因此要禁用。
19.抗甲状腺甲药物甲基硫氧嘧啶
此药物可经过母体而传给婴儿,从而抑制婴儿的甲状腺功能。倘若口服硫脲嘧啶,可引起乳儿甲状腺肿和颗粒性白细胞缺乏症,因此要忌用。
20.皮质激素类、新生霉素、黄体激素类和呋喃呾啶
这类药应禁用,会使乳儿发生黄疸或加重黄疸、溶血等。
哺乳期用药要注意什么
依靠乳汁生长的新生儿,一些药物会通过乳汁到达宝宝体内,母亲服用的大多药物能在乳汁中排出,排出的药物不同对新生儿的影响也是不同,有些甚至会严重影响婴儿的正常发育。
1.权衡用药的必要性
要在用药和对宝宝健康的危害之间权衡以决定取舍。哺乳的妈妈要弄清楚用药的特征,要尽可能地避免因为服用药物而对宝宝造成危害。
2.选择影响小的药物
要选用进入乳汁量少,且对宝宝影响最小的药品。宝宝的生理功能发育不健全,尤其是身体内部酶系统不健全,对一些药物的毒性反应不显著。
3.用药后调整哺乳时间
最好在哺乳后即刻服药,并且延迟下一次哺乳时间,最好是间隔4小时左右,以尽可能减少宝宝吸入的药物量。
4.不应随意中断哺乳
一般情况下,乳汁中含有的药量几乎不会超过摄入总量的1%-2%,不会给宝宝带来太大的危害,因此在药物副作用不大或者药量不太大的情况下,不应中断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