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产妇分娩后,短时间内心脏会出现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此时需要警惕是否患上产后心脏病,那么产后如何预防心脏病?产后并发症又有哪些?下面跟小编一起进入下文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吧。
产后如何预防心脏病
理论研究,产后心脏病多发生在生产后24—28小时内。若经由医生诊断,产妇患上一级轻度心脏病,则不需要过于担忧,通常一周后,产妇心脏不适症状将逐渐恢复。若心脏功能属二级,需及时就医,严重时甚至造成心力衰竭。
预防产后心脏病,需注意以下八点:
1.高龄产妇产后心脏病发可能性较高,最好避免30岁以后怀孕。
2.怀孕前需检查心脏功能,心脏功能属二三级不宜怀孕。
3.怀孕期间适当锻炼,避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4.怀孕期间少食多餐,多吃猪肝、菠菜等含丰富铁、蛋白质元素食物。
5.分娩后多休息,减轻心脏负担。针对心脏状况选择母乳或人工喂奶。
6.坐月子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刺激。
7.产妇谨防便秘,必要时,遵医嘱。
8.早晚刷牙,保持口腔清洁。
产后并发症有哪些
1.产后便秘
(1)肠道蠕动变慢造成便秘
怀宝宝的阶段,孕妇黄体激素偏高,造成肠道肌肉松弛,生产过后,肠道腹肌得以伸展,肠道蠕动变慢极易出现便秘症状。
(2)会阴伤口迫使排便困难
产妇生产时容易造成会阴撕伤,会阴伤口过于疼痛迫使产妇强忍便意,久而久之也会造成产后便秘。
如果产妇在生产过后出现便秘症状,无需过于担心,但也不能靠服用泻药排便。建议经常按摩腹部,多吃些水果、蔬菜和蜂蜜等清热食物。切记不要食用咖啡、浓茶、酒精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2.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就是大家常说的女性生产之后出现的精神抑郁症状。分娩后,女性或因悲伤、担心致使情绪低落、烦躁不安。情况严重甚至生活无法自理,更别谈好好照顾婴幼儿。有些产妇十分悲观、绝望,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其实,产妇应该正确看待“产后抑郁”现象,研究发现,50%—75%的产妇在分娩后一周内都会出现轻度抑郁,“坐月子”期间,抑郁症发病率也很高。
3.产后脱发
产妇分娩后,油脂分泌较高,容易掉头发,无需过于担忧。只要使用温和质地的洗发露合理清洗,一段时间过后自然会恢复正常。
如何预防产后并发症
1.高血压检查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是孕期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如果产妇在一个月内血压仍然紊乱,需要及时就医治疗,避免原发性高血压发生。
2.糖尿病检查
孕妇容易患有妊娠糖尿病。产后,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需定期遵医嘱检查血糖指标。如果妊娠糖尿病仍然存在,很有可能已发展为糖尿病。糖尿病属慢性疾病,需通过饮食及药物控制,否则极易引发糖尿病并发症。
3.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又称血常规检查,它是一项基础的化验检查。女性在分娩中,消耗体力过大,各项生理指标一时之间难以稳定。医生通常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分娩后3个月,产妇最好在医院做一次系统的血液检查,排除疾病出现。
4.追踪产后感染
产妇在生产时难免留下伤口,伤口很容易引起感染,因此,医生在在检查产妇的伤口时,要注意是否感染,并要为伤口做更进一步修补,排除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