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华盖
那么,冬季坐月子新妈妈要如何做到暖身呢?试试以下的方法吧!
1、注意穿衣保暖
不要穿太紧的衣服,新妈妈可以穿一些比较宽松的纯棉服,穿着的多少以冷暖适中不出汗为宜;尽量穿保暖、便于解开的衣物,不要穿套头毛衣等,选择开衫的毛衣和棉衣;要特别注意腿、脚的保暖,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会觉得暖和,可以穿上棉质的袜子,选择厚底软鞋;晚上起来喂宝宝的时候,不要因为过急而不穿衣服,以防受凉。
2、泡脚祛寒暖身
在冬季,冷空气入侵使地面温度下降速度很快,而双脚与地面接触,因而脚部温度下降速度比全身其他部位更快。再加上脚部组织缺少脂肪,自身保暖性能较差,而且双脚处于最远离心脏的部位,因而很容易出现末梢血液循环方面的障碍。
再加上新妈妈在产后缺铁,更容易感觉脚冷难耐,脚部受冻后毛细血管极易发生痉挛,局部缺血缺氧,就可患冻疮,出现紫斑、水肿、奇痒、疼痛等症状。
因此,冬季多做脚部按摩和多用热水泡脚,可以消除疲劳,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还可使血液循环加快,既能使身体暖和,又能舒缓疲劳神经。开始时水不宜过多,浸过足趾即可,水温易在40-50度;浸泡几分钟后,再加水至距小腿关节以上,水温保持在60-70度。边烫泡边搓擦,水温下降时再加水,泡15-20分钟。
图片来源于华盖
3、洗热水澡暖身
暖暖和和的热水澡可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暖和起来。而且能解除分娩疲劳、舒缓精神,保持身体清洁卫生,减少发病。产后皮肤分泌旺盛,多汗,新妈妈洗热水澡,可以让自己的身体温暖舒适。但不要盆浴,淋浴时间不宜过长,5-10分钟为宜。
由于新妈妈气血亏,抵抗力差,因此要注意室温和水温。室温一定要适宜,保持在25℃-26℃左右,水温以37℃左右或稍热为宜。洗澡时不能出太多的汗,因为出汗过多会伤阴耗气,导致头昏、恶心欲吐等情况发生。洗后尽快将身体上的水擦干,及时穿上御寒的衣服后再走出浴室,避免身着凉或被风吹着,以防风、寒、暑、热乘虚而入。洗澡时要保持浴室内空气适当流通,如果装置有排风扇,可以开启,以免蒸汽过多导致缺氧,虚脱。
4、冬季温补暖身
*以补气血为主,来保暖身体收缩子宫。食用温补的食物可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气血双补的目的,而且筋骨较不易扭伤,腰背也较不会酸痛。避免吃生冷的食物、或饮料。
*多吃含烟酸的食物和B族维生素。维生素B2是平衡人体耗氧量的重要物质。维生素A,它可起到促进人体代谢循环、补中益气、增强耐寒能力的作用。维生素E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可以加强肢体末梢儿的血液循环。花生、芝麻富含维生素E和多种营养,可以帮助维生素B的吸收,加强神经对抗寒冷的能力。
*多吃坚果、胡萝卜等温热性食物。胡萝卜能增强体力和免疫力,激活内脏功能和血液运行,从而达到调理内脏、暖身、滋养的功效。核桃核桃仁中还富含磷脂和维生素E,具有增强细胞活性,促进造血功能,增进食欲之功效。这些都对提高身体健康,抵御寒冷大有益处。
*多吃健脾暖胃的食物。如鲢鱼,可用于胃寒疼痛;胖头鱼暖胃的同时还能起到治疗耳鸣、头晕目眩的作用;羊肉具有暖中补肾虚、开胃健脾、御寒去湿之功效;虾米非常适合冬季肾虚所致的畏寒,具有补肾壮阳、滋阴健胃、通畅血脉之功效。
*多吃富含铁的食物。新妈妈产后容易缺铁,如果体内缺铁,各种营养成分不能充分氧化而产生热量,是冬季畏寒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要特别注意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动物肝脏、家禽、蛋黄、香菇、豆类、菠菜和芹菜等。
图片来源于华盖
5、适当运动暖身
运动能使人的气血流通,使五脏六腑功能旺盛,让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一整天都会充满活力,不容易发冷,有助于强化体温调节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子宫恢复,便于恶露排出;能加快胃肠蠕动恢复增进食欲,减少便秘;促进盆底肌肉筋膜紧张度的恢复,防止子宫脱垂发生。
冬季新妈妈最好在室内进行运动,原地踏步走或做摇摆动作,活动脚趾10分钟左右;或在无风天阳光下做室外活动,通过活动来增加脚部的热度。经常在床上翻身,半坐位与卧式交替休息。
6、注意卧室环境
新妈妈和宝宝的卧室温度要适中,以20℃-25℃为宜,室内要有充足的阳光,能让人感到心情温暖舒畅,并有利于观察宝宝的变化。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温度太高空气干燥可使鼻黏膜受损、咽部发干;同时如果房间太湿皮肤不能排汗,发冷,使人感到气闷不畅,且易产生细菌。
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是一种简单、方便、有效的空气消毒方法,通风后室内细菌数可大大减少。每天要保证2次通风,每次大概15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可预防生病,也有利于宝宝身体和大脑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