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也会“父婴”传播 多点重视多关注

时间:2017-06-08    作者:小鑫

  患有乙肝的男性,其精子中可检出乙肝病毒DNA,随着精子进入卵细胞,尽管母亲无肝炎,但这种受精卵在形成胚胎过程中,乙肝病毒也在不断增殖,使这种子代成为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因而,这种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称为父婴传播。即乙肝也会“父婴”传播,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乙肝也会“父婴”传播 多点重视多关注

  乙肝也会“父婴”传播的感染率

  研究表明,乙肝患者的精子中确实潜伏有乙肝病毒,受孕时,精子和卵子结合,带有乙肝病毒的精子很可能和、将病毒基因遗传给后代,以致乙肝病毒长期携带,甚至终身。

  但是这种父婴垂直的传播几率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如果真的发生这种垂直传播,婴儿感染乙肝是无法避免的。就算在婴儿出生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阻断也没用。

  大多乙肝父婴传播都是在后天密切接触传播的,虽然生活接触传播乙肝的途径很小,但是由于以前乙肝疫苗不普及,加上医疗卫生条件差,大家对乙肝的知识认知较少,儿童的免疫系统不完善,所以还是能够进行传播的。

  目前新生儿必须强制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父婴传播的几率大大减小,因为乙肝疫苗普及时间不长,目前并没有详细的统计资料,但根据临床经验来看,乙肝父婴传播的几率已经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

  乙肝也会“父婴”传播的传播几率

  有网络传言乙肝父婴传播的几率高达85.7%,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言论。目前国内外对父婴垂直传播的几率没有定论,但值得肯定的是父婴垂直传播的几率是很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目前大部分乙肝父婴传播都是后天亲密接触传染的,或是因为在母亲怀孕期间父亲和母亲亲密接触,造成父-母-婴传播,但这不是父婴垂直传播。完全可以通过手段,避免或阻断器传播。

  父亲是乙肝携带者或乙肝患者的,在母亲怀孕期间,应避免亲密接触,或者母亲在怀孕之前,注射乙肝疫苗并检查有抗体。在孩子出生后按照国家规定注射乙肝疫苗,直至产生抗体。在生活中,血液、唾液不要直接接触,如大的伤口、剔须刀等。其他可正常接触,如吻脸头脚等。如果孩子产生了抗体,那除了输血外是不可能传染的。

乙肝也会“父婴”传播 多点重视多关注

  乙肝也会“父婴”传播的阻断传播

  由于直接的父婴传播发生在生殖细胞阶段,因此阻断乙肝父婴传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孕前干预。

  一、新婚夫妇在婚前要进行乙肝检查,无论男女任何一方患有乙肝,都应进行积极治疗。待病情治愈无传染或病情稳定后方可结婚育子。而孕前母亲如能成功地将乙肝疫苗免疫至抗体出现,即HBsAb达到400单位以上时,此时就是最佳怀孕时期,可有效地保护孕妇和新生儿,从而可有效地减少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能性。

  二、孕期中,自孕20周产检起每4周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可有效地中和孕妇血液中的乙肝病毒,其目的也是进一步加强了孕妇抵抗丈夫乙肝病毒感染的能力,同时减少乙肝病毒父-母-婴传播的机会。

  三、父亲和(或)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其所生新生儿除按规定注射乙肝疫苗外,还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及1个月分别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一次100IU,以期更好的保护新生儿。

  四、结婚前,如发现男方是一名乙肝带毒者,女方未感染,女方必须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使自己体内产生抗体(抗—HBs),由于母体内存在足够的抗体,就可以中和掉来自父体的HBv,不会再产生带有HBv的受精卵,当然也就避免了HBv的“父婴传播”,同时,也保护了自己,不会成为HBV的感染者。

  乙肝也会“父婴”传播的专家浅谈

  乙肝会发生家族聚集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很多家庭中,因为母亲或父亲感染了乙肝病毒而使自己的子女都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除了乙肝的母婴传播外,人们还发现患有乙肝的父亲也会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因此,小编在这里提出了乙肝的父婴传播的问题。

  不同的是,乙肝的母婴传播主要是围生期将病毒传染给孩子,有可能在孩子出生前就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因此乙肝的母婴传播也可称为母婴垂直传播。但是乙肝的父婴传播主要是孩子出生后,由于孩子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缺乏,通过生活中的密切接触,感染乙肝病毒,这种感染方式,我们称之为水平传播。

  父婴生活中密切接触感染乙肝病毒一般需要两个必要条件:

  1、孩子的机体免疫系统不健全,或孩子继承了他们对乙肝病毒免疫的缺陷,使得在生活中接触感染乙肝病毒。

  2、孩子的皮肤粘膜的损伤给乙肝病毒的传染带来机会。而这种生活密切接触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免疫系统不健全的孩子中,因此,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小编总结:乙肝也会“父婴”传播,准爸孕妈一定要多加重视!日常生活中,乙肝的父婴传播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完成,因此,对此类疾病,为了小胎宝,准爸孕妈一定要多加关注和留意!

    内容导航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