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常见的五大皮肤生理现象 解析新生儿的“异常”(3)

时间:2016-02-21    作者:小梅

新生儿常见的五大皮肤生理现象 解析新生儿的“异常”
 

  5、黄疸还没消退:一般情况下,应在1周或者10天左右消失的黄疸,到半个月时还没有消退,甚至过了3周,仍然还存在时,母亲和周围的人就开始担心了。打开书一看,黄疸不消退的情况下,有患好多疾病的可能。可是只要黄疸开始逐渐出现变淡的倾向,婴儿也很健康地吃奶,大便没有变白,就可以等一段时间。足月正常产的健康婴儿,即使是黄疸期延长,一般也属于生理性黄疸的持续。

  6、面颊的疙瘩和臀部的糜烂出生后10-15天,多数婴儿在脸的上半部分的某一部位会长出小疙瘩。眉毛上沾有浮皮样的东西,前额的发际上长出2-3个小粉刺样的东西,或者是脸颊上长出3-4个小红疙瘩,一晒太阳,就急剧增多,使母亲非常吃惊。这种脸上的疙瘩,在人工喂养时比较多见。但母乳喂养的孩子也时有发生,这就是湿疹。

  7、脐疝:快满1个月时,有的婴儿会发生脐疝。婴儿脐疝,绝大多数可通过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而在一岁内自愈。因此2岁前,除非嵌顿,可以等待。

  8、阴囊水肿:男孩子出生的时候很正常,过半个月或者1个月时,母亲发现一侧的“睾丸”肿大,表面皮肤的颜色没有变化,没有触痛。稍微大一点之后,1个月或者1个半月时,多数能达到另一侧睾丸的2倍或者3倍。到医院就医会被诊断为阴囊水肿,并且说明是睾丸中积存了水液。

  9、斜颈:足位分娩的婴儿,在出生后第2周,有时会在颈部的右侧或者左侧触及一圆铝币大小的筋疙瘩,一般不是偶然发现的,多数是发现婴儿面部总朝向右侧,而勉强让他向左侧转时,手一触到颈部就发现了。

  从发现颈部筋疙瘩到1周就变大了,所以母亲往往会认为这样下去会恶化。不过,一过4周,就开始逐渐变小。1年之后,就基本消失了。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