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破伤风(tetanusofnewborn)是由破伤风厌氧芽孢梭菌由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常在生后7天左右发病,临床上以全身骨骼肌的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为特征,故有“脐风”“七日风”“锁口风”之称。
新生儿破伤风鉴别 伏期大多4~8天(3~l4天)。潜伏期与出现症状到首次抽搐的时间越短,预后越差。一般以哭吵不安起病,患儿想吃,但口张不大,吸吮困难。随后牙关紧闭,眉举额皱,口角上牵,出现“苦笑”面容,双拳紧握,上肢过度屈曲,下肢伸直,成角弓反张状。强直性痉挛阵阵发作,间歇期肌肉收缩仍继续存在,轻微刺激 (声、光、轻触、饮水、轻刺等)常诱发痉挛发作。呼吸肌与喉肌痉挛引起呼吸困难、青紫、窒息;咽肌痉挛使唾液充满口腔;膀胱及直肠括约肌痉挛可导致尿潴留和便秘。患儿神志清醒,早期多不发热,以后体温升高可因全身肌肉反复强直痉挛引起,亦可因肺炎等继发感染所致。经及时处理能度过痉挛期者,其发作逐渐减少、减轻,数周后痊愈。否则因越发越频、缺氧窒息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1、周围血象可因脐带继发感染或持续痉挛引起的应激反应而呈感染性血象,中性粒细胞增高。
2、细菌培养脐部分泌物培养可分离出破伤风杆菌,但仅部分患儿阳性。
3、脑脊液脑脊液检查正常。
4、X线胸片检查可明确有无继发肺部感染。
5、脑CT无明显异常,无颅内出血表现,可与新生儿颅内出血症引起的惊厥鉴别。
6、脑电图检查无明显异常。
(一)传染源带有破伤风杆菌的人和动物是本病传染源。在通常情况下不引起疾病,仅在发生创伤并受到破伤风杆菌侵入时才会引起疾病。潜伏期2小时到数月数年。
(二)传播途径破伤风芽胞杆菌是土壤中常见菌群之一,在自然界分布极广。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人类及家禽、家畜等肠道中,随粪便排出体外而污染土壤,并随土壤或尘埃经创伤或伤口进入人体。其感染方式主要有:
1、创伤感染:因外伤受带有破伤风杆菌的泥土或其他异物感染。
2、脐带感染:用不洁的器械切割脐带,或用不洁的敷料处理脐带,使脐带伤口被破伤风杆菌污染所致。
3、其它感染:产道、耳道、拔牙、鼠咬和手术后感染等。
(三)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不会造成人群传播,病人恢复后也不能产生病后免疫力。
(四)流行特征遍及全球,多呈散发;有显著的地区差异,且病死率高。